漢七十七年,臘八。
六年前的今日,太皇太后竇氏崩殂于長樂宮,舉國臣民皆服衰居喪,為之悼念,饒是六年過去,臣民仍是頗為感念這位仁德尚儉的賢后。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祖祭神,故臘八是為合聚萬物而索饗的冬祭之日,卻又恰是太皇太后的祭日,不少臣民皆是會為她也獻上祭品。
隨著京畿城邑愈加繁華,不斷的外擴,使得百姓已鮮少再有隨意狩獵之地,然因太仆府大為鼓勵禽畜養殖,且糧價低廉,使得老百姓飼養禽畜的成本大大降低,加之以田氏商團為首的諸多商團都在大農府商部的扶持下,在各地興建所謂的大型集約式養殖場,使得市面的肉類供應愈發充裕,價格也不再似過往般高昂了。
京畿作為大漢最富裕的地域,當地居民已非逢年過節才舍的買肉了,即便家貲不算寬裕的尋常庶民,隔三差五還是能買些肉食解解饞的,反倒是蔬果市價比過往稍稍漲些。
尤因鄰近長安的西邑和塬南邑不斷擴展建地,三百余萬軍民日常吃喝所消耗的物資又極為龐大,光靠近郊農地的產出已然無法支撐,得從更遠的地方運來,糧食能久藏,禽畜能現宰,然蔬果卻不耐久置,剛采摘的新鮮蔬果從外地運到長安城及兩大鄰邑,不少都已發蔫了。
好在塬南邑東郊鋪設了數十里鋼軌馳道,施行人貨分流,大大加快了貨物的運送速度,大為緩解了交通壅塞的問題,這才讓長安周邊市面的蔬果供應沒出現太大短缺,否則即便有大農府平準司出手抑制蔬果市價,只怕會出現有價無市的局面。
誰為老百姓做了實事,老百姓是看得清楚的,是會感念于心的。
這數十里鋼軌馳道,是太子殿下奉旨興建的,至少長安周邊的老百姓都因此對這位尚且年幼的儲君極為擁戴,他們不曉得朝廷往這條馳道投入了多少貲財,只曉得這是條利民便民的好路,讓他們能過著好日子,那就殿下的功勞啊。
有此先例,故近年朝廷修筑另外的四百余里鋼軌馳道時,雖是時常封路,且限制百姓通行,造成了諸多不便,然是沒引發甚么民怨,恰恰相反,老百姓們都盼著這條鋼軌馳道也能早日竣工,讓他們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大多數的老百姓并不知曉,這兩條鋼軌馳道無論從形制還是用途都是天差地別的。
塬南邑東郊的數十里鋼軌道路更近似秦代馳道,只不過用鋼軌取代了木軌,但仍是供畜力車駕行駛的,軌距不寬,使用的鋼材也沒太高的品質要求。
從雍縣到灞西電站的鋼軌馳道,抵近長安周報后,直接橫貫西邑工坊區的中部,再從龍首塬南麓穿過,往東攀上灞西高原。
四百余里鋼軌馳道皆是墊高路基,以砂石夯實,沿途還橫渡數條北南流向的川流,其中最大的是長安城西的水,好在水只是渭水的支流,水量不大,且因蜿蜒曲折,水面不闊且是水淺,自長安城興建后,挖掘了不少水渠往城內引水,在增置西邑后,水上更是搭建起了數十座橋梁供行人及貨車通行。
現今大漢的造橋工藝和材料技術雖遠不如后世華夏,然多年來為鋪設貫通境內各郡縣的瀝青大道,也沒少在諸多大川的淺水段修筑橋梁。
帝國科學院的工程研究所更已創立足足十二個年頭,十二年來,掌營建的少府司空抽調出諸多經驗豐富的匠師,與遺孤內院挑選出的學子共同研習劉徹撰寫的工程建筑學,慢慢琢磨,對如何造橋鋪路從頭學起,更是不斷驗證乃至改進各種建筑材料的性能。
改進黏漿土的配方,熟悉鋼筋水泥架構的建筑工法,十二年中投入龐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從各郡縣造橋鋪路的諸多實際工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終歸沒辜負皇帝劉徹的期待,也算小有所成了。
對負責過諸多大工程的營建匠師而言,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