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如幼時般莽頭莽腦的,雖說即便殿下不出手攔下,他也會阻止眾人去擾了陛下,然由殿下出面,終歸是更好的。
劉氏王侯和群臣也是識趣,默默跟著太子劉沐站在皇帝陛下身后,宦者令滕馭則是示意宮人給眾多權貴皆是送上早已備好的望遠鏡,雖說未央宮高距龍首塬之上,然離穿過南麓的鐵道也不算近的,有望遠鏡終歸看得清楚些。
依著皇帝陛下如此重視此事,本可搞個甚么通車大典的,然不知皇帝陛下是如何想的,并未接受太常卿和宗正卿的諫言。
劉徹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上輩子就很是鄙夷那些到處剪彩的大領導,要鼓舞民心士氣,也未必要他這皇帝親自出面,身居高位者,若是太過沉溺于萬民齊頌的大場面,多是會愈發(fā)膨脹,會愈發(fā)好大喜功的。
越是缺乏自信的人,才越是總想裝13?。?
劉徹早已聞得身后眾人的動靜,卻仍是默立片刻方才緩緩轉身,對著特意宣召入宮數(shù)位老臣道“天寒地凍的,眾位師長怎可在外久站,趕緊入內(nèi)落座吧。”
袁盎和衛(wèi)綰等人也沒推拒,畢竟年事已高,還真是站不住了,跟著皇帝劉徹入了門樓,里頭早已備了炭盆火爐,暖烘烘的,怎的都比在外頭吹冷風強。
冬日晝短夜長,天色亮得晚,晨鐘也會相應遲些敲響。
皇帝劉徹特意讓宮人備了早膳,與眾人在門樓里用膳,到得辰時,天色放亮不久,便已隱隱聞得“嗚嗚”的汽笛聲,且是愈來愈近。
此乃故意為之,兩列火車從中轉站發(fā)車后,皆是不斷鳴笛,就為讓沿途百姓瞧著更加熱鬧。
那中轉站在泬西邑的西北郊,與龍首塬離著二十余里地,往灞西電站行駛的火車又是滿載石炭,故在拂曉時分發(fā)車后,又過了大半個時辰才將將抵近龍首塬南麓。
劉徹緩緩起身離席,率先步出門樓,諸多王侯與群臣皆是緊隨其后,站在城垛后舉著望遠鏡看那火車緩緩駛來。
見得那濃煙陣陣,聞得那汽笛聲聲,眾人皆是面色激越,他們多是久居廟堂之人,又豈會不曉得這無須人力畜力即可載重萬鈞的火車是何等重要?
“此等國之重器,可惜老宗正今日無法親眼得見啊?!?
袁盎不由面露遺憾之色,老宗正劉通已年過九旬,雖無病無災,卻也再經(jīng)不得半點風寒,故皇帝劉徹今日未曾召他入宮。
太子劉沐聞言,出言寬慰道“袁公無須憾嘆,皇祖父現(xiàn)下尚在渭北甘泉宮,故未擺駕前來,父皇已是應諾皇祖父,待得明歲開春,會想法子讓皇祖父得以乘坐火車的,到時老宗正若是身體無恙,或可一道乘坐。”
袁盎不由撫掌笑道“如此甚好,老夫早已見過這火車的模型,更曉得殿下曾在圁陰已然乘坐過,今日親眼瞧見卻仍覺新奇得緊,若是太上皇日后亦要乘坐,老夫倒是要腆著老臉,請準隨行才是?!?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