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無言,深沉而內(nèi)斂,往往不顯人前。
兒女多是不曉得父親為他們默默付出了甚么,尤是有個“傲嬌”父王的劉征臣,萬萬想不到,她在向皇后叔母凄聲懇求時,父王劉非已是入宮求見皇帝陛下,現(xiàn)下正在宣室殿內(nèi)。
“依皇兄之意,是想讓朕下旨賜婚?”
皇帝劉徹聽罷劉非的講述,看著他那副屎尿褲襠的憋屈神情,心下不禁好笑,然出于惡趣味,卻仍是面色不改的淡淡道。
劉非不相信陛下會不懂他的為難之處,若非怕惹得皇帝猜忌,他早已順了女兒的心意,應(yīng)下這門不當(dāng)戶不對的親事。
將女兒禁足月余,卻沒打消她的心思,每每見得她抽噎哭泣的可憐模樣,劉非實是心疼得緊,卻又不免愈發(fā)惱火,覺著自家的好白菜就讓別家的豬給拱了。
劉建和劉征臣乃孿生兄妹,亦是劉非的嫡長子和嫡長女,在這對兒女身上,劉非傾注了大量的心神和關(guān)愛。
后世有言,女兒是父親前世的小情人,是貼心的小棉襖,這話放在古代也沒太大不同。
劉征臣的樣貌隨了阿母楊綺羅,五官乃江南女子特有的精致和靈氣,劉建的樣貌雖與她有七八分想象,卻是少了兩道蘊著勃勃英氣的劍眉,反倒因男生女相,顯得過于女氣了。
所謂相由心生,樣貌神似的孿生兄妹隨著年歲漸長,因著脾性大相徑庭,漸漸出現(xiàn)了氣質(zhì)上的極大不同。
漢人極重血脈傳承,身為人父者,皆喜兒女“肖我”。
劉非每每嘆息,膝下諸多子女,唯嫡長女劉征臣最為“肖我”,那份聰慧狡黠,那份執(zhí)拗果決,便連灑脫不羈,都似足了他。
對于劉征臣,劉非自是格外疼愛,甚至寵溺到嬌縱的地步,在王府里向來是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便是闖了禍,向著父王稍稍撒嬌耍賴,也多就免了責(zé)罰。
老劉家的人雖遺傳了高祖劉邦的痞氣,但在對于自家愛女的態(tài)度上,卻往往與曾在逃亡時數(shù)度將女兒推下馬車的劉邦大為不同。
旁的不說,漢廷曾與匈奴和親多次,卻沒送去過真正的公主。
昔年軍臣單于率十余萬鐵騎蹛林云中,非但向漢廷勒索大批財貨,更意圖逼迫漢帝劉啟將嫡女南宮公主送去和親,劉啟立馬就翻臉了,瞞著竇太后為首的保守派調(diào)兵雁門,以實際行動向匈奴宣戰(zhàn),除卻不堪受此屈辱,更舍不得將自家愛女送去任人糟踐。
文帝劉恒實也差不多,饒是自身力行節(jié)儉,御膳多為粗茶淡飯,然對終日錦衣玉食的館陶公主卻往往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劉徹只因膝下唯有獨子劉沐,才沒機會露出“女兒奴”的本性,若阿嬌真給他生個小公主,只怕更要寵得無法無天了。
當(dāng)然,所謂的“愛女”也只是特定對象,譬如賢王劉非膝下女兒不少,卻唯劉征臣深受寵溺,此等毫無原則的偏愛,也是因劉征臣本身特質(zhì)教劉非格外歡喜。
劉非處世何其精明,今日卻肯為愛女不計利弊得失!
劉非為人何其高傲,今日卻肯為愛女不惜家丑外揚!
是的,家丑!
堂堂翁主,為男子尋死覓活,這讓劉非和賢王府顏面何存啊?
饒是如此,劉非見得愛女日漸清減消瘦,終究于心不忍,默默入宮求見皇帝陛下,倒不是要請陛下下旨賜婚,卻是想向陛下詳述自身為難,還望陛下體恤,莫真以為他乃有意與軍中將官結(jié)親,伺機扶持軍中勢力。
雖說那裴虎現(xiàn)下只是區(qū)區(qū)京衛(wèi)軍候,然其胞姊裴澹乃常山王妃,若再取了賢王嫡長女,有兩大親王作為后盾……
在現(xiàn)今層層監(jiān)察體系下,王侯權(quán)貴雖不敢干涉軍務(wù),然華夏自古皆重視人情世故,所謂見面三分情,軍中將帥要拔擢麾下將官時,在同等條件下,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