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媽媽確實是池州秋浦縣出身,其父母雙親在很久之前就去世了,當年他們家中賣了徐媽媽之后,剩下的女兒也都賣了,只留下了兒子出苦力干活兒,和用來養老送終。
后來徐媽媽的父母相繼去世,大哥也因早年太過勞苦,未到花甲年紀就去世了,二哥早些時候搬到了其他地方不知去向。
當年還有一個比徐媽媽小四五歲的年幼弟弟,在家中長到十七八歲的時候,就跑去池州城混生計。再之后,據說跟著一個拉二胡賣藝的老人去了他鄉,便也從此鳥無音信。
說到這里的秋浦縣令段麟瑞深深嘆了一口氣,道當年人們剛聚到這里建設鎮子的時候實在是太苦了,很多人最終都受不了,選擇了背井離鄉,外出討生活,就此音訊全無!
秋浦縣這些年,從未有過去外鄉返回的人,徐媽媽是第一個!
縣令段麟瑞對于徐媽媽的落葉歸根給予了贊賞,但他隨即又道,徐媽媽返鄉回來也沒有什么親人來歡迎她,還不如留在上京城那繁華的地方繼續討生活。
而且,她有幸能在上京城過上好日子,不知道要羨慕死多少人,何必回來這窮鄉僻壤遭罪,結果還倒霉遇到了這種事情。
秋浦縣令段麟瑞確實如阿宇所說的那般,講話總是喜歡急轉彎,不聽他把話講到最后,你永遠不會知道他真正想要說的是什么,屬于講話很容易令人閃到腰的那種類型。
講述徐媽媽在秋浦縣已經沒有親人的段麟瑞,道最初建設起秋浦縣的那些老人,如今都已經不在人世了,木憶榮想要在縣城內打探出有關徐媽媽的信息,恐怕是要失望了。
若不是出了這宗山賊殺人越貨的案子,段麟瑞表示他當了這么多年縣令,都不知道有徐媽媽這個人,因為他從來沒有聽人提起過徐媽媽這號人物。
畢竟,當年因為各種原因背井離鄉,到他地謀生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說完徐媽媽的事情,秋浦縣令段麟瑞又翻出一卷卷宗,只有薄薄的兩頁,上面記載了有關一只耳青水龍那伙山賊的事情。
一只耳青水龍這伙兒山賊是在兩三年前來到秋浦縣城境內,在秋浦縣城西北方向的小丘子山安營扎寨,并在秋浦縣城內晃悠了大半年的時間,之后忽然就毫無征兆的銷聲匿跡了。
這伙兒山賊頭目諢號為一只耳青水龍,有關這個山賊的信息,記錄得還算詳細。
一只耳青水龍是池州生人,根據上面的生辰八字來看,他今年剛過而立之年。
早年,一只耳青水龍的家境還算富庶,后來因父母染病,先后身亡,因此家道中落,他也走上了街頭,成為了混子。
之后的事情,就如當初秋浦縣令段麟瑞告訴阿宇的那般,因為一只耳青水龍得罪了人,原本好好的兩只耳朵就只剩下了一邊。
后來,經人點撥的一只耳青水龍開始經商,結果得罪了一個外地有權有勢的商販,被逼無奈,上山落草為寇。
簡簡單單兩頁紙,說是簡單,也不簡單;說是詳盡,也不詳盡的記載了一只耳青水龍三十年的歲月。
一只耳青水龍來到秋浦縣外占領了名為小丘子山的低矮山峰建山頂寨,占山為王,之后時常入秋浦縣內閑逛,或是采買日常所需食糧。
只是每次采購之時,他都會笑著對秋浦縣商販說一句“記賬”,但始終沒有結賬過。
半年后,常來秋浦縣內轉悠的一只耳青水龍忽然銷聲匿跡,不再入秋浦縣內白吃白拿。
再之后,有人上小丘子山打獵,發現山頂上的山寨已經人去樓空,好久沒有人居住的樣子,秋浦縣民眾才知,一只耳青水龍一伙兒山賊已經離開秋浦縣境內,為此皆歡心不已。
不過,話說一只耳青水龍那伙兒山賊雖然討人厭,但相較于那些窮兇極惡,作惡多端,沒事兒就跑進附近村子燒殺擄掠的山賊,還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