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急診科可不是,急診科事實上是沒有門診的。
病人如果推進了急診科的門,那就一定是進入手術臺,馬上生命垂危要動手術的了。
這個時候身為一個主刀的急診科醫師,手上是要什么沒有什么。
病歷,病人的過去病史,敏感藥物,甚至是怎么回事,怎么弄到這個樣子的,全部都沒有。
他要在一瞬間抓到這個病人身上的所有情況,然后馬上動刀。
這個壓力,可以說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我們急診科的實習生是所有科目里面最漫長的,其他科目的實習生跟著醫師看個一兩年,看多了病歷和病人之后,累積了經驗就可以上手了。
但是急診科從實習生一直走到真正能夠動刀,還有很遠的路。
動刀和理論知識可不一樣,它不像學校里的題目,安安靜靜坐著等你慢慢搞清楚它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目前來說,對于這個龍正明的實力還是有所懷疑的。
畢竟學習和真實世界,總是有一定察覺的嘛,這個在醫生這個領域尤其是如此。
不然也不會有這么多所謂的臨床經驗。
還好,這一個早上之后,都是平安無事。
其實這幾天急診科也收過好幾個突然推進來的重癥病人,但是都被其他醫師給接下了。
一般情況下,如果像龍正明這種第一次來的醫師,只要接下來有人推進來,那么不管其他人有多空多閑,這個病人都默認是歸他的。
這算是急診科里面的一種傳統,里面有兩層意思。
第一,不管你是空降到急診科成為主刀醫師或者是通過長時間的累積經驗慢慢爬起來,這畢竟是你第一次真正拿著手術刀,開始對手術臺上的病人動刀。
哪怕之前你是一直跟著主刀醫生在手術臺上血流遍地的出身,現在要自己拿著刀自己操作,那個沖擊力和壓力是完全不同的,你至少要證明給你的主任醫師看,你可以。
第二,整個急診科里還有很多人都沒有主刀的資格,他們都在看著你,你要證明給他們看,你足夠強大可以站在他們之上,得到這個位置。
這算是急診科里面的一些非常為人津津樂道的事情了,據說之前我們這個急診科還有過一個也是空降下來的天才,據說從小就是過目不忘,十三歲讀完大學。
后來是對醫生感興趣,十七歲畢業,直接來我們醫院做主刀,當時轟動一時,還一度叫他史上最年輕的主刀醫師。
結果當天下午第一臺手術,把他嚇出了暈血癥,據說那個病人推進來的時候被車撞得整個胸腔移位了。
那位十七歲的天才醫師直接跪倒,然后他的主任醫師接手了那臺手術。
好像聽說當天下午他就直接辭職走人了。
其實想想也知道,這種天才,十三歲就讀完大學,整個人生這部分全部都是屬于書本和知識的。
十七歲直接讓他上手術臺,不被嚇死就有問題了。
既然已經有前車之鑒,對于這個龍正明馬上等同于要被考試一樣的這臺手術,我們私底下都開始議論紛紛。
雖然我們當然不知道什么時候會來手術,但是我們這幾個八卦的急診科同事其實也有點判斷的方法。
比如看救護車回來的時候,聲音和車速急不急,或者是門口如果突然有人大聲說話尖叫,多半就是要直接進來急診科了。
“王主任,你猜這個富二代第一臺手術,會做成什么樣子啊?”
我們一群同事趁著中午午休吃完飯,大家都在飯堂里討論著這件事情。
我也忍不住參與了其中,雖然我平時幾乎都不參與他們這些八卦討論,但是今天我倒是挺有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