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壞人是沒有下限的,伊藤不見棺材不掉淚,依舊賊心不死,被小野綠煽動了一下就忍不住對自己發起了第二次進攻,結果自是不用多說,再一次失敗。
人怕比較,比伊藤更沒有下限的是小野綠,失敗了還搞偷襲,引起起自己的震怒后,伊藤一人做事一人當和果斷殺掉小野綠的態度倒是讓程善笙稍微有些驚訝,但也就僅此而已了,無法讓他刮目相看。
可是當他看了伊藤的記憶,他忽然有些欣賞伊藤了。
伊藤命運多舛,兩歲左右時被父母遺棄,還好被一個孤兒院院長撿到了,從小在孤兒院長大,他小的時候體格瘦小,經常被欺負,好在那是孤兒院,院長還是很關愛他們這些孩子的,不會偏袒任何一個人,算是遇到了貴人。
后來孤兒院的孩子都陸陸續續的被愛心人士領走,很快就輪到了伊藤,他很軸,心里唯一認可的父親只能是孤兒院的院長,不想和陌生人組成新的家庭。
為此他做出了一些在他看來很有效,實際上只是小孩子鬧脾氣的的抗爭,院長應該是瞧出了他的心思,之后就不再讓他跟那些愛心人士接觸了。
伊藤如愿以償的留了下來,他以為自己的做法都是正確的,所以很開心,直到多年以后他才知道他給院長帶來了多大的麻煩。
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屬于后科技元年,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必須得上學念書,沒有文化將會寸步難行。
伊藤若是認了家人,在他成年之前,他上學的費用和日常開支理所應當由他的新家人來,這是領養的基本條件,若是沒有被領走,這筆費用就得孤兒院來承擔。
作為一個為愛發電的福利機構,正常情況下肯定是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的,這要是開了先例,所有的孤兒都留在孤兒院,再大的家底也得掏空啊!
何況伊藤待的孤兒院還不是那種有名氣的孤兒院,很少接到財閥的贊助,所以伊藤是幸運的,院長憑著一己之力供他上學念書,長大成人。
院長撫養了那么多孤兒,不可能很有錢,物質上不夠優渥,導致貧窮瘦小的伊藤在學校受到了不少欺負,但精神上的滋養是充足的,院長對他如帶親子一般,在外面一直都是站在他這一邊,在家里就教他學會自強,怎么尊重自己。
但是這個社會很現實,道理很多時候都不能救人,自身實力不夠強的時候,道理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有時候連心靈慰藉都做不到。
因為講道理的人不會欺負你,可以保護你的人也不會一直在你身邊,伊藤稍微懂點兒事了,就學會了獨自承受,他不想給院長添麻煩,瘋狂鍛煉自己的身體,讓自己不再受傷,最后成了一名武道人。
被遺棄過的人,一旦得到了珍惜,他會千百倍的還回去,院長的愛,讓他養成了他守護型的人格;他的經歷則讓他的性格里帶著一點兒偏激,這就是為什么伊藤見到自己后會動手的原因。
拋棄一切逃到炎國,他們并沒有像想象中那么快找到拯救自身的辦法,反而接二連三地失去同伴,逃出實驗室他們就損失了大半兄弟,來了炎國短短的幾天里就又失去了一半的兄弟。
問題是他們被困在常寧區看不到任何希望,絕望的霧靄時刻籠罩在他們的頭頂,那種感覺就像是死神在耳邊呢喃,隨時準備帶走他們生命。
試問這種局面有哪個人能夠做到坦然面對呢?伊藤開始后悔,他覺得是他錯誤的決定害了大家,帶著那么多人出來,如今就只剩下了六個,強烈的愧疚感讓他飽受煎熬。
還好他每天有長達二十二個小時的時間在發狂,不然他每天寢食難安的,自己也會給自己弄出病來。
好不容易從田中那里了解到了足夠的隱情,知道自己有可能是修者,能夠拯救他僅存的同伴們,他興奮得幾乎快要瘋狂,怎么還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