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濟雖然不信丁弼會這么做,但對方否認收到飛鴿傳書多少讓他感到疑惑。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之前確信的事情又變得有些不確定,裴濟相當迷糊。可他還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對整件事情提出質疑“王爺,丁太守與您無冤無仇,沒必要做這種事情。會不會有所誤會?”
“孤與丁太守確實無冤無仇,所以……會不會是奉了上面的命令?”寧澤反而抓住這句話,反問裴濟。
這可把裴濟問住了,他本想替丁弼說話,誰料寧澤借題發揮,質疑丁弼不是出于本意,便是受了上面命令。這所謂的上面,當然是南成朝廷,而南成朝廷自然代表馬健。
突然提升到馬健這個層次,等于說是這個南成皇帝為了除掉寧澤,所以部下這手。
這比剛才還要嚴重,若只是丁弼個人行為,追究他便可了事。一旦上升到南成朝廷,又回到兩國相殺的局面。
換作馮喬這種機智文官,肯定能迅速反應過來,并且利用語言藝術反駁甚至化解掉寧澤的質疑。偏偏裴濟一介武將,嘴笨。被寧澤一句話說得懵掉,想要辯解卻不知從何說起,只能重復否認,卻又說服不了任何人。
丁弼也懵,實際覺得非常冤枉。一切發展莫名其妙,明明跟他毫無關系,突然這么一個帽子扣下來,幾個手下還配合著指證自己。這就算了,寧澤甚至將問題提升到更高層次,一下子嚴重幾十倍,這可如何是好?
不論裴濟還是丁弼,心里最希望的局面就是平平安安將寧澤送出閩江郡,誰也不愿意在這個時候出現這種狀況!
想要解釋,寧澤已經拿出“人證物證”,就算一直喊冤也沒力道,如何證明與自己無關?如何讓這件事情平息下來?
總之,寧澤顯得十分生氣,這件事情想要善了可能性不大。
丁弼用目光向裴濟求助? 得到裴濟質疑的眼神? 心里咯噔一下,難道連裴將軍也不相信自己?
事實上? 裴濟的眼神是對丁弼否認收到飛鴿傳書而有疑惑。
他倆都不知道飛鴿傳書被寧澤中途攔截的事? 自然產生誤會。
氣氛緊繃,丁弼喊冤和裴濟替他說的話? 都不能打動寧澤。
在這種強大壓力下,丁弼、裴濟都是慌亂的。
他們知道南成現在沒辦法正面與華國對抗? 否則陛下也不會用那種手段誘寧澤入境? 做下安排。
雖說確實有將寧澤永遠留下的想法,可是希望都在國師身上,不可能傻到叫丁弼在這里作死。
面對丁弼、裴濟二人,寧澤當然知道對方心里冤枉。畢竟整件事情都在按照自己的計劃執行? 所有劇情也是自己提前寫好。反正馬健本來也有這個意思? 不算背鍋。當下說道“要查明此事真假,其實很簡單!丁太守,人證物證俱在,你卻一直否認,那就直接向管學虎、白朝信取證? 看看邵將軍是否逃到城內,他們的描述是否與你的部下一致!你說這幾名部下是一面之詞? 可能是屈打成招。萬一得到城內認證,便沒有話說了吧?不介意的話? 請丁太守還有裴將軍與孤一起,到城門附近走上一圈?”
丁弼、裴濟能說什么?雖然懷疑管學虎、白朝信早跟寧澤串通? 問了也是白問。只是現在這個情況? 興許有一絲僥幸?而且不去的話? 會不會顯得他們兩個心虛,反而給寧澤借題發揮的機會?
于是被迫跟著寧澤,隊伍離開營地浩浩蕩蕩來到城下。
管學虎、白朝信一直在城頭觀望,不知道那邊發生什么。
至少寧澤到這邊解除他們的危機,又派人進來仔細交代,肯定有用得著的地方,所以翹首以盼。
果不其然,寧澤帶著丁弼、裴濟來到城下,派使者喊話,要求管學虎、白朝信出城說話,還要帶上邵乙和其他幾個火槍兵。
若是之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