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布緊俏一些,布價也不低,一米一塊五,這都是最不好的,好的還得兩三塊呢。郝好想著藍色耐臟,又大眾,布料也不錯,直接選了。給孫老漢做一身,到時老人家干活也上心。最后花了大概七塊錢,買好了需要的布料。
“用好了,下次再來。”中年大姐笑著將郝好送了出去。
“會的。”臨走前郝好不忘笑著回答。
此時,已是日上三竿,下課鈴剛剛打響,密密麻麻的學生從教學樓涌出來,沖向廁所和操場。
郝好駐足,看了一會,清一色的灰色和藍色衣服,沒有現代這么靚麗,不過精氣神是現代學生比不了的。
“看來有時間得進修一下,上個電大什么的,提高學歷。”郝好邊走邊道。
其實,她又不吃國家飯,學歷這個東西可有可無。可郝好在現代是本科畢業,雖說現代本科生一個磚頭就能砸到,可學歷這事情早已刻入骨血,想丟都不了。
這不看到學生就想著上學自修,提高學歷。
“可以回去了。”徐老漢看著大黑背上的布料,嘴角上揚。
“回去,我抽空給孫叔做一身衣服。”郝好笑著說道。
“就是苦了你了。”徐老漢不懂女紅,沒辦法,做衣服鞋子就得郝好來。
“做慣了,不苦的。”就是費點時間,郝好在心里道,她現在要做生意,回去又要做飯,多余的時間沒有,大概得拖個十天半個月的。
“要不讓村里的你那些嬸嬸娘娘做,你留出時間帶娃娃。”徐老漢提議。
“爹第一次是表心意的時候,不能讓那些嬸子做,要不孫叔會說我們做小輩的,沒誠意。”郝好趕忙拒絕,她雖對人情世故不熟悉,可這點還是懂得。
“是我想差了,還是聽你的。”徐老漢摸了一把汗,這么冷的天忙了一身汗,真是不可思議。
“以后的就讓村里的嬸子幫著做,給人家付錢,或者送點吃的。人情往來就是這樣的。”郝好很懷念這樣的生活,現代農村人忙碌,一天見不到面,等見了自己又沒時間,所以人情味就淡了許多。
可八十年代不一樣啊,人人都守在家,偶爾出個遠門,有大集,呼朋喚友,一大幫涌向城里,看個戲,逛個交流會,多美好。
“聽你的。你徐嬸手藝是出了名的好,下次交給她做。 ”徐老漢想到了村里有名的婦女,她的活計可是人人都夸贊的。
隨后,爺倆帶著娃和大黑回家去。
又是三個小時候,總算回了家。不過今日家里十分干凈,牲畜也沒有嚎叫聲 看來孫老漢是真負責。
“爹東西先放下吧,我們回屋子暖著,今天可真冷啊!”郝好抱著甜甜朝院子看了一眼,昨夜的積雪也被掃成了堆,正放在菜園里。不過風是冰涼的。
“我收拾完,坐在餐車里,趕車一點都不冷。”徐老漢看著干凈整潔的院子,一點點的搬東西。
趁著肚子不餓,還是早點收拾好,明天用的炭火,也不至于有時起的遲了,趕不及。
院子里傳來噼噼啪啪的聲音,又是伴著幾聲狗叫,給清冷的院落增添了幾分生氣。
郝好進了屋子,安置好甜甜,看著新買的布料,她脫鞋上炕,趁著天色尚早,將制作的衣服先裁剪出來,然后她再準備明日用的東西。
原主是個心靈手巧的,裁剪縫補養養精通,幸得這些手藝沒有失傳,要不然她可就兩眼摸瞎了。
在布匹上用粉筆畫出樣子,對比徐老漢的尺寸,將衣服稍做大些,孫玉海老人比自己的公爹高出一頭,人也壯實一些,大概是當過兵的原因,身形板直,也不見五十多歲垂老遲暮的樣子。
裁剪期間郝好轉頭看一眼二黑,守在甜甜身旁,睡覺時發出輕微的呼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