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漢官漢將眼中,攝政王多爾袞與多鐸、阿濟格同出一母,英王援浙又是關乎國運的大事,阿濟格完全可以先斬后奏事后報備都不遲,但是正因為博洛是滿洲親貴才知道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且不說多鐸與阿濟格統領著大清最重要的兩個野戰集團軍,光是他們現在平定江南、湖廣之后的態勢就足以讓攝政王多爾袞對他們格外提防,何況三兄弟歷史上的沖突與矛盾都不少,江南可是多鐸的地盤,阿濟格要強行插手多鐸肯定急得跳腳。
只是張存仁與張杰、田雄在內的漢官、漢將并不明白這個理由,他們一心想著幫助滿洲征服天下,田雄就開口說道:“王師南征遇此大挫是前所未有之事,不管攝政王點不點頭,我們都得及早派人去江西通知英王及早準備!”
他的說法比較滑頭也能為博洛所接受,因此博洛同意了:“對,得及早通知英王做好準備,還有趕緊把嘉興方面的兵馬撤下來!”
現在整個杭州城內雖然有將近兩萬清軍,但是八旗軍與外藩蒙古兵的數量總共才兩千多人,而且八旗主力已經變成了漢軍旗,雖然已經臨時讓一批包衣升旗,但不把嘉興府的兩三千名八旗軍撤下來博洛心里完全沒底。
只是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種南轅北轍的局面,一方面派出多路使者請求支援,而另外一方面卻從嘉興方面撤回了一支將近三千人的軍隊,讓嘉興方面的明軍松了一口氣。
陳淵也只是松了一口氣而已,他在第一時間向越國公劉永錫這一巨變的同時還通報他剛剛得到的情報,南京方面的清軍多鐸所部正準備動員數萬大兵救援杭州的博洛所部,雖然嘉興方面已經擊退了清軍從杭州方面發動的攻勢,但是幾千清軍就讓陳淵手慌腳亂,何況接下去是幾萬清軍,陳淵希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援。
陳淵的求援信與湖州方面張博易的求援信幾乎同時到達劉永錫手里,張博易的說法與陳淵一致,雖然南直隸境內有包括金聲在內的多路義軍,但是真正對清軍造成威脅的還是被清軍被稱為“金華賊”的劉永錫所部,因此一場新的會戰近在咫尺。
雖然陳淵與張博易都號稱萬人,但是劉永錫很清楚他的核心部隊不過是五六個營而已,加上收編過來的明軍與義軍才湊足了近萬人的規模,真正可用的核心武力也就是五六千人,在絕對優勢的清軍面前雖然也能堅持十天八天,但是絕對不能持久。
劉永錫也沒想到形勢會有這樣的發展,他把書信遞給了張皇后:“幸虧娘娘及時渡江,不然南京清軍南下,咱們恐怕就要手慌腳亂了!”
張皇后拿過陳淵與張博易的書信:“哪有小錫說得那么夸張,我身為監國皇后怎么看著將士在錢江北岸拼死苦戰,而我卻在錢江南岸隔岸觀火!”
在外人面前張皇后都稱呼劉永錫為“越國公”,但現在跟劉永錫在一起張嫣就是直稱“小錫”,雖然一點都不給劉永錫面子,但是劉永錫心底卻是一片甜蜜。
但是看過了這兩封書信之后,張皇后又不由擔心起來:“這支南下清軍到底有多少兵力?張博易可不是有什么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的人!”
雖然張皇后不懂軍事,跟高杰舊部出身的陳淵也不熟,但是張博易卻是她的遠房親戚,而且一直沉穩可靠,不得萬不得已的時候是絕不會向劉永錫請求全力支援,而劉永錫當即答道:“現在南京附近已經在全城動員,號稱十五萬大軍入浙,我估計著十五萬肯定沒有,但是五六萬總是有的!”
劉永錫話音剛落,邢夫人就開口說道:“李本深、郭虎、楊承祖這些人該殺!”
她說的這些人都是高杰舊部,當初她在高杰營中的時候這些人就沒少找邢夫人麻煩,而他們投靠多鐸之后更是讓清軍輕而易舉地征服了整個江南,現在更是成為清軍援浙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