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就等著劉永錫往坑里跳,但肅親王豪格卻是陰陽怪氣地說道“豫王,你這是太高看這劉小賊了,以今天的形勢最佳選擇不在溧陽,而是大舉向西,太平府方向明軍最多就十個營頭,我們與英王東西并進,就是十個邢勝平都招架不住!”
豪格這話雖然說得刻薄,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確屬實情,邢勝平以東、西梁山為中軸組織防線,但這本來是南京外圍的最后防線,距離南京的距離不過兩百里,而南京現(xiàn)在卻掌握在清軍手里,最佳選擇就是南京附近的清軍與英王阿濟格聯(lián)手形成東西并進之勢。
雖然邢勝平也在下游組織了一條防線,但他的主力都部署在西梁山為中心的防線,后方護衛(wèi)就只能交給義軍、義師負責(zé),雖然也有十個營頭的兵力而且其中有一半營頭有著越明軍的老底子,但對于豪格來說對付這些明軍自然是摧枯拉朽。
只是多鐸在這件事卻是跟豪格對著干“肅王是不是忘記了當(dāng)初杭州之役的教訓(xùn)?忘記杭州是怎么失守,我敢保證只要我們一出兵,金華賊就直奔南京而來,現(xiàn)在這南京城內(nèi)到處都是金華賊的內(nèi)應(yīng)!”
雖然現(xiàn)在張皇后、坤興公主與越明小朝廷都遷移到杭州,但是多鐸仍然按照習(xí)慣稱呼為“金華賊”,而且也確實存在他所說的這種可能性,洪承疇就說道“平定江南的關(guān)鍵還是在金華賊身上,金華賊始終是心腹之患,用江寧府換邢勝平這筆買賣有些不合算!”
他很清楚如果清軍主力西進太平府,多鐸、豪格肯定會領(lǐng)兵親征,而留守南京城的責(zé)任肯定是托付給他這個漢人,而洪承疇既然有過降清的歷史自然也是貪生怕死之輩,總擔(dān)心虎視耽耽的劉永錫隨時可能打進南京城,所以更傾向于多鐸的方案“而且英王會記著這份人情嗎?”
一說到英王阿濟格,就連豫王多鐸都在嘆氣,肅親王豪格就更不說了,這位英王阿濟格從來是目中無人,連攝政王多爾袞都很難調(diào)動他,豫王多鐸雖然是他的同母兄弟,但是阿濟格從來沒把多鐸當(dāng)一回事,至于肅親王豪格這位政治上的失意者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出兵太平府接應(yīng)阿濟格多半是吃力不討好,阿濟格肯定認為他們是來打秋風(fēng)的,但是豪格還是有點不放心“萬一邢勝平憑借天險擋住了英王豈不是天大恨事?”
洪承疇是官場老手,知道怎么解決問題怎么討好滿洲貴族“我沒說不出兵太平府,派一支偏師過去牽制就行,若是豫王、肅王都親征太平府,別人還會以為豫王與肅王加在一起還不如一個英王!”
多鐸覺得這是個兩全其美的方案“阿濟格有十幾萬大軍,邢勝平本來就擋不住他,我們再派一支偏師背后抄擊更是萬無一失,主要的精力還是解決劉小賊身上,偽越王劉永錫才是金華賊的靈魂人物,邢勝平這樣的人物金華賊還有很多,解決了邢勝平還有朱大典、張國維、王之仁、方國安,但是劉永錫只有一個,只要解決了劉永錫江南自然不難平定!”
雖然多鐸的說法有些夸張,但是洪承疇與豪格都很有興趣。
而在千里之外的荊州,大順軍中內(nèi)部的矛盾又一次爆發(fā)出來。
雖然除了郝?lián)u旗、王進才留在湖南繼續(xù)為何騰蛟效力之后,東西兩路大順軍都集結(jié)在荊州附近,這并不能解決“大順旗號還能打多久”與“大順旗號怎么打”的問題。
“一只虎,別以為我們不知道你的謀劃,你打著擁戴高太后的旗號實際完全為自己打算,我把丑話說在前頭,我也擁戴高太后,但現(xiàn)在還打大順的旗號是自尋死路!”
“李過,我們?yōu)槭裁春细悟v蛟一起合營,就是因為大順朝的旗號不好用!”
“是啊,再打大順朝的旗號注定是被明清兩國同時夾擊死無葬身,我田見秀死不足惜,但幾十萬將士與眷屬不能為我田見秀陪葬!”
田見秀在大順軍中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