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進去怎么也有一兩萬人,可是這一兩萬人跑哪里去了?
多爾袞不用翻地圖都知道這一兩萬人肯定會沿著運河北進在淮安府長驅直入,而他剛想到這一點淮安府就傳來了壞消息:“攝政王,大事不好,金華賊周之升所部已經與王之仁、張煌言合流,淮安府的漢軍支撐不住已經全面潰敗,張天福戰死,左夢庚從賊,張天祿、董源、耿繼茂雖然全力收容殘兵,但已經快支撐不住,請攝政王趕緊回援徐州!”
只是多爾袞知道既然錯判明軍的主攻方向,形勢必然完全崩盤,他當即問道:“你是從淮安趕來還是從徐州?”
來報信的護軍當即答道:“攝政王,小人是從徐州趕來!”
多爾袞只能苦笑了一聲:“那就晚了,讓大家趕緊撤吧,都是豪格誤我,豪格誤我,我看這小子就是想造反!”
多爾袞既然連聲稱“豪格誤我”,自然是因為豪格在屢次提及鳳陽方向的兵力問題才誤導多爾袞做出致命的錯誤判決,而且更重要的是多爾袞現在需要一個替罪羊,豪格自然是最佳人選。
畢竟豪格作為皇太極長子因為多爾袞與兩黃旗支持福臨的緣故不得繼位,可以說是大清國最失意怨氣最多的人,過去多爾袞為了大清國長遠考慮可以容忍豪格不斷犯錯,但現在他已經保不住自己了,自然是要找到合適的替罪羊。
而在所有人選之中,除了他自己這位攝政王之外,肅親王豪格就是最佳選擇:“我現在總算知道我大清國兩次南征為什么無果而終,原本都是肅親王之過!”
在場的許多滿洲親貴都聽傻眼了,雖然說豪格確實有錯,但是多爾袞給他安排的罪名也太夸張了一點,但是多爾袞的親信們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攝政王英明,朝中有肅親王在,王師就是十征江南都會無果而終,請攝政王痛下決心處置肅王吧!”
反正他們馬上就給豪格安排了幾十條罪名,而且豪格在皇位爭奪戰失敗之后就已經被安排過無數罪名,而且新帳舊賬一起算什么罪名都給他安排上。
倒是多爾袞頭腦最清醒:“趕緊撤吧,下令大家趕緊撤,能跑多快是多快,淮安方面既然全面崩盤加上左夢庚從賊,咱們這次南征已經沒機會,現在的關鍵是把隊伍都帶回去!”
多爾袞很清楚大清國已經失去短期內戰勝明國、壓制明國的最后一次機會,現在的重要之重是把辛苦經營起來的大軍都撤回山東,只是一想到這多爾袞就是氣急敗壞:“都是豪格誤我!”
如果只有周之升的援軍殺到,多爾袞或許覺得有挽回的機會,但是左夢庚既然帶著所部十五個牛錄降明,那形勢已經完全無法挽回了。
而此時的淮安府戰場也正如多爾袞預料的那樣,既然張天祿、張天福兄弟所率的部隊在周之升的攻擊之下全線崩潰,而左夢庚率領所部十五個牛錄降明,其余幾支漢軍不管是董源、耿繼茂還是張天祿部都在撤退之中遭受明軍騎兵與前鋒的襲擊損失甚大。
多爾袞原本在邳州、沐陽方向上部署了近三千名八旗軍,準備接應從淮安撤回來的這批漢軍,按照多爾袞與諸位王爺、貝勒原先的估計,只要能把退下來的漢軍都收容下來自然是可以萬無一失,只要周之升所部兵力不超過八千之眾都有辦法應付。
但實際情況是這幾路漢軍哪怕是與劉永錫有著殺父之仇的耿繼茂也毫不猶豫地一路狂奔,根本不準備停下來。
而明軍在三軍會師之后投入的追擊兵力超過兩萬,而且這還不包括左夢庚剛剛歸附的十五牛錄。
結果就是近三千名八旗軍一開始就陷入了苦戰,甚至連不少牛錄直接被敗下來的漢軍裹脅沖散,反正退下來的這些漢軍不幫倒忙就已經是第一等的強兵。
雖然前線接連獲勝,周之升卻是絲毫不敢放松:“趕緊聯絡張博易將軍,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