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活蹦亂跳,我卻是要被你們弄死!我真不服氣!”
只是代善在內(nèi)的這些滿洲貴族既然敢發(fā)動政變推翻多爾袞就沒有準備給多爾袞留條活路,畢竟以多爾袞的資歷與威望只要活下來就是后患無窮,所以那邊尼堪已經(jīng)拍著多爾袞的肩膀說道“睿親王,事到如今,還是盡量體會些!”
聽到尼堪這么說,多爾袞渾身無力,整個人都軟了下去“就沒有其它辦法嗎?能不能給個體面的死法?”
北京政變與多爾袞的死訊傳到洛陽的時候,劉永錫正好也得到了明軍攻克桂林的消息,而且按照廣西提督袁宗第的戰(zhàn)報攻克桂林時唐王與靖江王自相殘殺,袁宗第與明軍營救不及只能向劉永錫請罪。
只是明眼人都知道“搶救不及”是什么概念,何況還是唐王與靖江王莫名其妙地同歸于盡,誰都知道這是袁宗第親自出手。
大家這個時候才明白劉永錫為什么會讓忠貞營舊部南下兩廣,換了官軍出身的將領(lǐng)雖然有可能下手更狠毒,但也有可能考慮到故主之情把唐王、靖江王交給朝廷處置,讓朝廷背上一個天大的包袱。
只有忠貞營出身的袁宗第、田見秀才會毫不猶豫地幫劉永錫解決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一切麻煩,而越明軍盡取廣西、貴州全省代表著承天朝在整個南方重建了統(tǒng)治秩序,因此劉永錫自然是感想良多。
只是他還沒跟高皇后與諸位妃子說完自己的感想,從不同渠道來的幾條情報都證實了北京政變與多爾袞之死的消息,這讓劉永錫感嘆良多“多爾袞可惜了,我一直提心吊膽所以不得不率軍親征,但是聽說多爾袞死了,總算能睡個好覺!”
劉永錫這話是有些夸張成分在內(nèi),因此高皇后當(dāng)即剝個梨子遞了過來“臣妾知道陛下這幾天睡得都挺好,只不過多爾袞既死,大清國就掀不起什么波瀾來!”
雖然大清國有著不計其數(shù)的名將,但是努爾哈赤、皇太極與多爾袞才是真正意義不世出的霸主,象代善、多鐸、阿濟格、豪格之流只能算是將才,最多也就是帥才而已。
也因為如此這次政變之后大清國才決定不設(shè)攝政王而是由皇太后秉政,實際他們找不出第二個多爾袞只能采用一種糊弄的方式先把局面糊弄過去。
但是劉永錫卻是不會讓他們把局面糊弄過去“皇后所言極是,入關(guān)南征都是多爾袞的功勞,如果沒有多爾袞恐怕清國還在沈陽,我原本以為代善、多鐸這些人怎么也要給多爾袞留條性命,大清國歷史只有囚禁至死的例子!”
不管是舒爾哈齊還是禇英、阿敏,倒臺之后都是被長期幽禁,禇英雖然最終努爾哈赤被處死但也是被幽禁兩年多之后的事情,就連劉永錫也想不明白這些滿洲貴族為什么要迫不及待處死多爾袞。
如果他們要與承天朝議和,那么留著多爾袞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嗎?
而那邊高皇后倒是想明白了什么“我估計著清國是想用多爾袞的人頭作為開始議和的誠意,但這簡直是個笑話!”
她跟著李自成多年,自然見過這種極其荒唐的投名狀,而皇貴妃陳氏也說道“清國君臣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要處死多爾袞,自然是因為毫無辦法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議和之上,希望陛下不要養(yǎng)虎為患,錯過天賜良機!”
雖然皇貴妃陳氏在劉永錫面前相當(dāng)?shù)脤櫍沁@段話還是讓劉永錫對她刮目相看“愛妃此言甚是,我也覺得既然清國自取滅亡,那么要乘勝追擊打到北京城下再談也不遲!”
在位的諸位皇后、貴妃聽到這都是笑臉盈盈,雖然她們鼓足了勇氣隨軍從征,但是也希望這次北伐能越順利越好,白貴妃更是親口問道“陛下的意思是在進軍北京之前都不會有什么波瀾嗎?”
劉永錫卻是搖了搖頭表示“我是更希望北伐能來上幾場大戰(zhàn),若是建虜退往北京或是潰逃出關(guān),對于國家來說不是什么好事!”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