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火器攻擊,先鋒軍才死傷慘重,宇喜多秀家對人民軍裝備的這兩種火器非常驚訝。
人民軍有火炮,倭軍也有火炮,不過在戰斗中火炮即便數量達到數百門,也無法給敵人造成多少殺傷,就算炮彈能夠爆炸也是一樣。
火槍倭軍也有裝備,可倭軍裝備的火槍射程最大也就是一百五十米或者再遠一點,而人民軍裝備的火槍,射程居然超過六百米,這怎么也無法讓宇喜多秀家相信是真的,敵我雙方裝備的火槍差距太大了。
還有那種能夠扔到城墻下爆炸的火器,對倭軍也造成大量殺傷,在進攻的時候用處不大,從城墻下都無法扔到城墻上,但守城的時候就能夠發揮出來威力。
為什么這樣的火器都在敵人手中?
宇喜多秀家非常煩躁,聽小西行長這么一說,九連城難打了。
宇喜多秀家召集軍中高層開會,商議接下來的作戰計劃,會議中,一個思路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敵人將最精銳的部隊放到九連城來,倭軍想要攻下九連城會死傷慘重。
在這種情況下,眾人都選擇換一個地方進攻,不可能敵人所有部隊都這么強。
另外還要想辦法將駐守在九連城的敵人引出來,倭軍的目標是攻占整個遼東區域,九連城的敵人要是不想辦法滅掉,還會給倭軍帶來較大損失。
守城是這支精銳部隊的優勢所在,那野/戰就不會有太多優勢,倭軍可以趁機將之剿滅,滅掉這支精銳部隊,倭軍拿下整個遼東就不會出現什么大的變故。
打開地圖,最終宇喜多秀家將倭軍下一個進攻目標放在九連城北的長奠堡,雖然需要行軍一天多路程才能夠抵達,但長奠堡比九連城小,敵人駐扎的兵力會比九連城少很多,宇喜多秀家不相信十多萬大軍連一個小小的長奠堡都拿不下。
接下來倭軍將兵分兩路,宇喜多秀家親自帶領主力部隊前往進攻長奠堡,小西行長率領一支部隊留在九連城外,要是駐守在九連城的敵人選擇支援長奠堡,就尋找機會將九連城攻占,宇喜多秀家也會尋找機會在外面將敵人的這支精銳部隊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