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韓林率軍擊退二十萬倭寇和建州女真的事情,方南只是稍微看看便放下,方南對人民軍的實力有著足夠的自信。
因為人民軍與明廷的戰爭,在中期時明軍實力非常強,火器部隊比例幾乎是此時世界上最高的軍隊之一,就算將西方國家的軍隊同樣人數下與李成梁率領的軍隊扔在戰場上,李成梁軍獲得戰斗勝利的幾率還要大一些。
如此實力的明軍都被人民軍擊敗,起碼在陸地戰上,沒有任何敵人能夠將人民軍擊敗。
最多就是在平原地形上面對騎兵集群沖鋒,人民軍也能夠使用火槍將其擊退,不過想要打敗騎兵部隊就有些困難了,騎兵機動性強,步兵根本就追不上,隨著人民軍組建更多的槍騎兵師,人民軍這一點缺陷這處正在快速被彌補。
建州女真不是人民軍的對手,倭寇同樣不是人民軍的對手,既然他們敢攻擊人民軍,那他們就是人民軍的敵人乃至仇人,總有一天人民軍會報復回去。
在方南眼中,建州女真和倭寇都是必滅的對象。
翻過遼東戰事,方南繼續思考另一件一直讓自己猶豫的事情,思考好幾天事情,方南差不多快要做出決定,這件事與報紙相關。
報紙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方南很早就想過讓人民軍發行報紙,讓治下民眾比較容易了解到人民軍政府最新政策,人民軍也可以用報紙來引導社會輿論,只不過受限于文盲率太高,讓方南將發行報紙的事情一拖再拖。
報紙或者類似于報紙的東西很早就在這個世界上出現。
“邸報”是華夏大地上最早的報紙,“邸”本來是指古代朝覲京師的官員在京的住所,早在戰國時就出現了。
顏師古說“郡國朝宿之舍,在京師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歸至也。”
“邸”后來作為地方高官駐京的辦事機構,為傳遞溝通消息而設,由此而有“邸報”之稱,“邸報”又稱“邸抄”,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是用于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專門用于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屬于新聞文抄。
漢代的郡國和唐代的藩鎮,都曾在京師設“邸”,主要作用是傳達朝政消息,凡皇帝諭旨、臣僚奏議以及有關官員任免調遷等都是邸吏們所需收集抄錄的內容。
“邸報”最初是由朝廷內部傳抄,后遂張貼于宮門,公諸傳抄,故又稱“宮門抄”、“轅門抄”,這實際上就是最早的一種新聞發布方式。
唐代《開元雜報》是開元年間發行的邸報,該報系雕版印刷,質量不是很高,本身原無報名,因其發行時的年號是在開元年間,后人便稱其為《開元雜報》。
宋代的報紙稱謂很多,有“邸報”、“朝報”、“邸抄”、“進奏院狀”、“狀報”等,“邸報”是其中最通用的稱呼,主要是將皇帝的詔書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報,官吏任名賞罰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報。
邸報的發布要受中央政府的嚴密控制,宋朝的邸報大部分都是手抄的,宋代周麟之著《海陵集·論禁小報》對此有相關描述。
在宋代,出現了專門抄錄邸報以售賣的牟利商人,官員們為求省事,都樂于花些錢去購買,大概后來由于花錢即能購到,無須再去繕抄,宋朝《邸報》的發行時間趨向固定。
即便是是明廷,也設立專門出《邸報》的通政司,專門管理《邸報》的出版發行。
這是在華夏大地,在華夏大地之外,一千六百年前,古羅馬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發生的事件書寫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這大概是西方最古老的報紙。
一百多年前,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于是印刷的報紙開始發行,幾十年后,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