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紋龍黃袍,坐在輦輿之中,由一眾宮女太監和黃馬褂侍衛簇擁著來到三和殿,眾人見狀,都紛紛下跪,高呼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順天爺看著臺下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武進士,哈哈大笑,這些人將來是要保家衛國,為朕出生入死的人,趕緊道“眾愛卿平身。”
待順天爺敬天敬地行完大禮之后,兵部尚書武杰,呈上所有武進士的名冊,孫言仁孫太監遞交給皇上,順天爺看過之后,由孫言仁一一點名,除了考試成績之外,相貌也占一定成分,習武之人起碼得是身材魁梧、堂堂正正、中氣十足、精神抖擻;當然了,除了相貌,為將者,骨子里還要有血性。
接著,所點到人名之處,需抬頭面向圣上,順天爺要看所有人的相貌,還會隨機問些個人情況。
順天爺拿起名冊,欽點了一甲前三名,今科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獲“賜武進士及第”資格;接著順天爺又欽點了二甲,二甲有十名,獲“賜武進士出身”;剩下的十多人都為三甲,獲“賜同武進士出身”,劉洲則在二甲名列里邊。
欽點完之后,在三和殿唱名,城門外掛榜,并且賜武狀元盔甲,武狀元自然是出盡風頭。
時間快到中午的時候,眾人來到兵部,參加了盛大的“會試宴”,宴會中,自然是熱鬧非凡,兵部又賞給一甲前三名盔甲,腰刀,馬匹,銀兩;其余眾進士也都各賞了銀兩。
宴會結束后,武狀元則被巡捕營護送回家,一路上眾人投來羨慕的眼光,狀元郎興高采烈、歡天喜地,自然不在話下。所謂衣錦還鄉,也就這般風采罷了。
且不說武狀元,時間來到第二天,依舊是在三和殿,張文博和眾進士先要參加復試,以免有魚龍混雜,如復試不通過,前面的成績則被取消。
復試結束后,接下來就是殿試了,眾進士都是有文學才華之人,看著皇家庭院,如此輝煌、雄偉、大氣、磅礴,個個不禁展開胸襟,詩興大發,夸贊一番。
殿試可要考策論了,禮部官員把早已擬好的題目發給眾位進士;所問之事可不光考驗你的文學常識了,國家經濟文化,如何規劃發展,這可考驗個人能力,平時涉獵之廣泛,能關心國家大事者,并且想出好的方法和應對之策,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具體實施方案步驟。
當然了,所做文章還需卷面清晰工整,字跡方正漂亮,這就考驗你的書法了,所謂字如其人。
待禮部官員閱卷之后,選出優秀考卷,禮部尚書趙彧進呈給順天爺,待順天爺認真看過之后,欽點了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
張文博所作字跡工整,思路清晰,情懷系天下,得到順天爺欣賞。這位博學多才、寒窗苦讀的張文博被順天爺欽點御批為狀元郎。
皇天不負苦心人,可喜可賀文博兄,
登科及第不負身,前程似錦福澤恩,
文博兄:恭喜了。
接著,順天爺又欽點了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再剩下的既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那位想舞弊的公子哥馬超不出所料,榜上無名,不知這位爺這會又在哪風流快活呢,先不說他。
接著,填榜官書寫著各位進士的名字,準備張榜,最耀眼的當屬狀元郎張文博了,在三和殿唱名之后,禮部便當場授予這位狀元郎官職和銀兩,為“翰林院修撰”,同時各授予了榜眼和探花職位。
文武榜都貼與城門外,接受過路人馬瞻仰。張文博則披紅掛彩,由兵差護送,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在城內街道上以示光彩,人生大喜金榜題名,張文博此時可謂春風得意、風光十足了。
張文博騎著高頭大馬,臉上眉歡眼笑、內心澎湃,一路不停收到人們的羨慕祝福。自己沒有辜負爹娘的養育之恩,沒有辜負歲月和自己;曾經的付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