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升,暖暖的陽光照耀在大地,藍天白云下,飛鳥盤旋而過,微風略過草木,萬物一切靜好。街面上,早起的伙計已經來到店鋪,茶點正四處飄香。行走在街上的各路人馬,又恢復了京城往日的熱鬧繁華。農民們在田地間大汗淋漓,孩子們在家中哭喊打鬧。斑駁的城墻向是在訴說著歷史,靜躺的護城河還躺在橋下酣睡。
說張文博高中狀元,晚上和李凡一吃酒到深夜,醒來時,天已大亮,再看時,李凡一已不在屋中,自去那佛堂寺和蘭玉赴約了。
張文博起身穿好衣服,門外趙勁聽到屋內有響動聲,忙進來招呼:“爺,您醒了,稍等片刻,小的這就給爺打水去,”
張文博還有些頭疼,待洗漱一番,用過早點,遂喊來趙勁道:“趙勁,把桌子收拾一下,拿來筆墨,我要給家里寫封書信,”
不一會工夫,筆墨紙硯已備好,張文博刷刷點點幾下,把喜訊寫了下來,托付趙勁把書信送去那驛站。
哭了,笑了,給家中寫信報喜,一通發泄,張文博即將到朝廷赴任了。
張文博是個聰明人,深諳官場之難,如果靠自己特立獨行,很難有所建樹,就想著先去拜訪自己的叔父張騫張大人,一則是報喜,二則呢希望叔父傳授官場之道。
張文博來到街上,傾盡自己的財力買來好酒,還有一些其他禮物。一路快步前往自己叔父家,進了院落,瞬間能感覺出來,下人對他的態度都和之前不一樣了。
張騫看到自己侄子來了,起身相迎,笑著道:“我說文博,都是自家人,來就好,還帶什么禮物,你這不是見外嘛,來來來,這邊坐,”
張文博道:“文博給叔叔請安了,只是一點薄禮,晚輩孝敬長輩應該的,再說,上次的事情還沒好好感謝叔叔呢!”
張騫道:“都是自家人,你可真是見外,”
這時,張騫夫人走了進來,笑臉道:“呦,這不是今科狀元郎嘛,快請坐,”
轉身吩咐下人道:“趕緊給狀元郎沏壺好茶來,”
接著又道:“你叔父啊整天忙于公務,和他說幾遍了,差人過去叫你來吃飯呢,這親戚可要常往來,不然關系可就遠了,”
張文博道:“文博多謝嬸嬸惦記,以后只要有時間,就一定常來,”
張騫夫人道:“這就對了嘛,以后啊,可要把這里當成自己家一樣,”
張騫道:“打小就知道你懂事,能吃苦,將來呀,肯定會有出息,這次高中,可沒給咱老張家丟臉,”
接著繼續道:“晚上可別走,做叔叔的得給你慶祝一下,待會讓家里的廚子給你做幾道好菜,好好喝上幾杯,”
張文博道:“叔父多年前就在皇上身邊做事,卻能低調行事,這才是光宗耀祖啊,叔父這樣謙虛,文博自愧不如,”
張騫哈哈一笑,道:“嗨,你這可是說笑你叔父了,我知道,自打來到這朝廷,基本上沒怎么回過家,更沒為家鄉和家中辦過什么實事,這背后啊,不知有多少人在戳我脊梁骨呢!”
接著繼續道:“文博啊,你可不能學我,更不能忘了家鄉那些窮苦百姓。你吃過苦,最了解窮苦人的生活,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將來官要是做大了,可要多為他們辦實事。”
張文博道:“叔父放心,文博不會忘本,”
張騫道:“好了,這高興的日子,不聊這些,”說完,把管家喊進來,安排好晚上的飯菜,并且特意囑咐道,一定要添幾道好菜,要拿好酒。
回過頭又對張文博道:“文博,給家里寫信沒有,這兒行千里母擔憂,要第一時間給家里報喜才是,以免他們的擔憂之心。”
張文博道:“回叔父,已經給家里寫信了,過幾日便能到。”
張騫放下茶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