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進行討論,然后他聽取最終意見,并懵懵懂懂的贊成大多數那邊。
然后,自然是要發揮工科狗的出色能力,讓大宋跑步進入四個現代化了。
“陳卿去年便自己做出過管狀火器,稱為火槍,還用在了軍中?”
火藥坊中,趙官家望著自己新得的‘寶藏大臣’陳規,一時居然有些慌亂……盜版盜到祖師爺跟前,能不慌亂嗎?
“是。”一身紫袍,今年已經五十八歲的陳規捻須從容做答。“以堅實細竹筒為管,外箍鐵線,再將火藥塞到尾部,等到交戰,敵人快沖到跟前時,從尾部點火,火藥便能從前方噴出,能射幾丈遠,然后竹筒上事先還綁著矛頭,士卒還可以趁著敵人慌亂時以竹筒為矛進行沖鋒……臣便是用這個法子擊破賊人李橫的。”
竟然還是后裝,還自帶刺刀?
趙官家聽完敘述,沉默了許久方才試探性笑問道:“陳卿有沒有想過,用鐵筒代替竹筒?你看啊,若以鐵制,便可在尾部裝藥的地方將藥室與引火的地方分開,前面還可以塞入彈丸、箭頭,便是鐵筒本身加上矛頭,不也是一個正經的長矛嗎?”
“臣想過。”陳規的回答一如既往讓趙官家覺得自慚形穢。“但是不可取……”
“因為炸膛嗎?”自慚形穢的趙官家幾乎是脫口而出。
“正是此意。”陳規微微一怔,明顯是消化掉炸膛兩個字的意思后,方才接口應聲。“如臣所用火槍,之所以外面用鐵絲箍住,便是因為一開始用竹筒時,十個有八個會在燃火后炸裂,也就是官家所言炸膛,而彼時臣便想過用鐵管代替。但真用了鐵管,細的、薄的鐵管因為火藥力猛,依舊炸裂頻頻,粗的鐵管,卻讓藥子失了烈性,厚的鐵管,更是過于沉重……”
趙玖連連頷首,這倒是不出所料,因為這正是管型火器發展道路上一個非常明顯的攔路虎,也就是高質量槍管的鍛冶技術問題。
而陳規眼見著官家似乎并不心甘的樣子,卻是忍不住攏手規勸一二:“官家,恕老臣直言,火藥當然是個好東西,守城有大用,但眼下還是單獨用來引火,或者輔助于弓弩為佳,強用來做火槍,其實并無大用……臣的火槍也只是臨陣威嚇對面沒有見識的賊兵,不指望殺傷的,而臣從破了李橫以后,德安府兩萬眾,也只留了區區一隊六十人的火槍隊,共用二十桿竹火槍……所謂鐵管,其實并不缺這點鐵,但靖康之后,工匠流散,有這個人手,也該盡量打造甲片、制成刀槍,才算是人盡其用。”
這就是來自于時代頂峰的專業勸退了,權威現身說法,搞火槍死路一條,趁早換專業。
且說,趙玖心中當然知道什么是王道。但問題在于,陳規這種寶藏老男孩已經將創意發揮到極致了,他趙官家肚子里那二兩水根本不頂用……至于說眼下的冶煉水平這個攔路虎,他又一竅不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親自上馬搞技術攻關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人家陳規說的很對頭,眼下根本也沒時間搞這個,從戰事的角度來說,從效率上來看,有那個工匠還是認認真真敲幾副盔甲最合適。
一句話,權威的話到底是要聽的,早換專業早托生。
一念至此,趙官家自然是從善如流,當即就表示了贊同,然后便扔下此事,直接帶著南陽公認的‘官家五月新歡’陳尚書去看火藥實驗……相比較于想想就一頭霧水的冶煉、鋼管之類的東西,黑火藥配方最優化絕對是個沒什么技術含量的科技創新。
盡量去雜質,盡量調整配比,然后一個個裹在粗布里面弄嚴實了,就塞進土堆里試唄!
然而,就在火藥坊外的野地里今日份的悶雷聲剛剛結束,硝煙尚在彌漫之時,之前消失了片刻的楊沂中卻忽然出現,并引著兩個年輕的樞密院編修來到官家身前,而兩個樞密院參贊軍務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