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景來手里有兩封信,都是崔正基托他的姐夫送來的。
在洪景來的建議到后的第六天,自平京大同江而來的十一條糧船就到了富山浦。
崔正基的辦事效率還是值得稱道的,人家灣商的糧船卸完了米,也不走空,從富山浦的萊商手中購進了大量的俵物,帶回義州,轉賣到清國去。
“兩封都是崔主簿讓你送來的?”洪景來的記得這位好像是崔正基的大姐夫。
“是了,我們老爺讓我送來的。”
“他還有沒有說別的什么?”
“老爺請您把這封信轉交給右水營的萬戶大人。”
接過信,洪景來打開一讀,和預想的一樣。崔正基寫了一封聲情并茂的感謝信,又講了講自己的近況,以及任上的些許雜務。
至于另一封信,里面是一張二千兩的兌票,由灣商特別開出的,作為洪景來居中轉圜謀劃的謝禮。
這倒是讓洪景來有些意外,崔正基還真有些理財的功夫,居然已經把前任的虧空給填平了。不需要洪景來幫他想辦法,是個人才。
如今到是讓幾方得利。一萬三千多包米的巨額拖欠,算下來大概有九千石到一萬石之間,拿去賣一石米能值小二兩。洪景來知道崔正基不可能獨吞,將近兩萬兩的巨款,他的上司,他宮里的姐姐們,洪景來,還有那封給李尚憲的,都是要分潤的。
崔正基能落進手里七八千就了不起了,但做官才半年不到就能掙七八千,那也是美得很了。
“知道這封里多少嗎?”
“五……不……不知道……”崔正基的姐夫剛想說五百兩,大概是崔正基吩咐了,不說了的好,所以趕忙改口。
“哈哈哈哈哈,我寫一封回信,你帶回去給崔主簿。”
“啊啊啊,小的明白。”說到底這位算不上一個合格的家人長隨,但是好歹是崔正基的姐夫,屬于可以相信的自己人,沒有人手的情況下只好暫時用了。
帶著他往右水營去,他需要帶著李尚憲的交割文書,以及清欠公文才好回去交差。
李尚憲早就得了平京解來十一條糧船的消息,激動的在萬戶衙門搓手手。走來走去,不停地向外張望,這次聽到守兵匯報洪景來帶著不少牛車來了,趕忙走到衙門正門外迎接。
“洪老弟,你可算來了!”
“來得不夠早?”洪景來微笑以對,盯著喜笑顏開的李尚憲。
“早!怎么不早!而且十分及時!”
話音未落,不由分說,就伸出手一把挽住洪景來的手臂,往衙門里面迎。
好奇啊!真的好奇!怎么洪景來一封信,就能讓鐵公雞一樣,一毛不拔的崔正基立刻解來二千包白米。來的還這么快,算算日子一點都沒有拖沓。
“不知道洪老弟與平京的崔簿是?”
“原先一同在咸境南北招討大使幕府帳下,為閔大監參贊。”洪景來并沒有細言。
“恩?”結果李尚憲還一副你繼續的樣子。
“當時崔主簿還是雄武執掌,堅守孤城,第一個馳援到郡的文武官弁便是在下了。”
“噢~~這交情,難怪了……”
看到李尚憲恍然大悟的樣子,洪景來呵呵,還是我替他編造的守土忠臣的美名。
“還是交割吧,來時看營內的兵丁都得了消息,喜出望外。”
“是了是了,就在衙門前場交割。”
久違的慶尚道右水營的大鼓被敲響,滿營的男女老少都知道這是什么意思。
發欠餉了!
這時候哪還管什么手里的活計,男男女女一齊都往衙門口擁擠而來。很快就把萬戶衙門前的操場給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跟著洪景來絡繹不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