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齊就算隔著那道垂簾,那怒氣也無法遮掩住。終究是統治三千五百萬人口的大國之君,其自身所蘊含的威勢不可小覷。
將軍離席,自然覲見儀式也到此結束。但不論是在殿中的幕府重臣親藩大名,還是朝鮮通信使節團的成員們都知道,這事兒恐怕要糟。
問題絕對出在國書上!
但是洪景來之前再三確認過國書,德川家齊往前的五代將軍,六代家宣,七代家繼,八代吉宗,九代家重,十代家治,所需要避諱的一應單字絕對都沒有出現在國書中。
而第一代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的康字也絕對沒有出現,禮曹的官員再汰爛,也不可能出這種低級錯誤。
東亞國家,封建體統最重視的就是這種包含在宗法關系制度中的東西,甚至寫錯了能上升到侮辱某國國體的程度。
“國書出了什么問題!”李書九走在前面,他文化水平稍差,但也通篇閱讀過國書,印象中沒有任何犯忌諱的地方。
為了不影響兩國感情,即使平時大家都叫倭寇什么的,甚至委奴什么的也不是沒有人叫,但到了國書上還是會萬分小心這類詞匯。
“應當不會啊!國書我出發時就反復確認過,無有錯誤啊!”曹允大一個頭兩個大,他是貞純王大妃專門派來擔任文學之臣的副使,國書出問題的話,他絕對跑不了。
“大監,我和趙賢弟昨日捧呈之前也再三確認過,日本國王源氏歷數五代先君之諱字都一應俱無!絕無錯漏!”
“是的,洪世兄與我反復誦讀過!”趙萬永也搭茬。
“不行不行,你們回到館舍,應該能把國書全文默下來吧,立刻呈一份給我!”李書九有些心煩意亂,如果使日事務上出現事涉國體的問題,他就是貴為王叔也肯定要完蛋。
一行人各個心急如焚,就差跑回館舍了。也幸好趙萬永博聞強記,又和洪景來昨日反復閱讀過國書,如今揮筆立就。
李書九二話不說就拿了過來,通讀一遍,和他記憶中完全相同。隨后就遞給曹允大,也讓他確認是否和呈上去的國書一樣。
四個人反復一圈,就是這份!
可明明沒有犯忌諱啊!
“錯在哪里呢?”李書九盯著座下三人。
“趙老弟你再確認一遍,有沒有默錯。”明知不可能,可洪景來還是讓趙萬永再確認一遍。
趙萬永雖然已經百般確認,但如今毫無頭緒,只能拿起來,邊讀邊看。
“……錫光肇于六十六國……”
“等等!”洪景來靈光一閃。
“光為三代日本國王源家光之名諱!”正在反復背誦歷代幕府將軍的洪景來大聲道。
“三代將軍?何須避諱?”曹允大面色先是疑惑,又轉變為嘆息。
他說的不錯,不光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實際上祖宗避諱,也是五世為諱。歷朝歷代等傳到了第六任或者更后任的皇帝的時候,就會把除開第一任太x皇帝以后的先帝移出太廟,換到附屬的廟宇里。
普通家族,也是講究五服為郎,出服為黨。五代內的親屬才算近枝親屬了,五服外的就算住一起實際上也只能算半個親戚了。
而此時的德川家齊都是第十一代將軍了,哪里需要避諱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名諱。
洪景來沒有答話,而是取來紙筆,寫下“錫光肇于六十六國”這一句話。這句話如果用正確的寫法應該是“賜光照于六十六國”!
純粹的吉利話,沒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就是稱頌你們德川家統治日本很棒。
但是這年頭往往喜歡用通假字(或者是別的某種原因),硬是要寫作“錫光肇于六十六國”。這事情壞也就壞在這么幾個通假字身上。
“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