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我一個離任的辦公廳后勤總務科長,怎么就做了禮賓司長呢?
這任命的跨度未免也太大了吧?這是哪個大佬的任命啊,給洪景來鬧啥呢?
“我托大叫一聲老弟,未曾請教?”
“在下中書公事官姜道珣?!保ê鼙?,我實在不記得這位大哥要的龍套叫啥名了,我就記得設定,所以要是看到了就回復一下,反正免費的內容,可以無限修改。)
“姜老弟可是晉州姜氏?”洪景來當下就想到了一個人。
“正是!”姜道珣很顯然以此為傲。
“果然是姜仁憲之后,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姜仁憲,就是姜邯贊(朝鮮語???,948年—1031年),高麗王朝大臣、將領。初名殷川,其名又作邯贊,高麗衿州(今韓國首爾南)人。高麗成宗年間參加科舉,獲狀元及第(甲科第一),高麗顯宗時官至門下侍郎同內史門下平章事,死后謚號仁憲。因在1019年的龜州大捷中大破契丹,被后世朝鮮半島視為民族英雄。
龜州大捷后,高麗顯宗在頒給姜邯贊的告身上手書七絕一首“庚戌年中有虜塵,干戈深入漢江濱。當時不用姜公策,舉國皆為左衽人”,一時傳為佳話。
雖然在高麗時期晉州姜氏很是煊赫了一段時間,但是進入李朝之后就門庭下落。不然也不至于這位姜道珣還擔任著小小的六品中書公事官,而且還是武職不是文職!
要知道武職這年頭比文職可差遠了,就在價碼上都比文職低一半以上。隔壁清國甚至還有那些品的武官餓死在家的事情,實在是既缺餉,又汰爛。
“這還有另一封,乃是堂上大監另擬的?!笨春榫皝硪苫笞约哼@個任命,姜道珣又取出一封公文,同樣夾在竹筒里。
“多謝!”
洪景來確實沒想通,就算是起復,也不應該跨度這么大。而且既然是議政府堂除,那肯定是主事的金祖淳、金達淳、樸宗慶三人點過頭的。這三位的關系是什么樣,大家心里都有數,正常情況來說不可能一致的。
懷著復雜心情,打開文書,洪景來一下了然,這事還真就是他辦的來!
三個月前金進士和洪景來說鐵山左近鄉里發生的大事小情,曾經提了一嘴龍川郡有條漁船出了海以后遭了大風失蹤了。
這在大人們的嘴里自然只是一件鄉里發生的小事,看著十幾條人命好像天大一般,實則根本不會有大人在意。死了就死了,他們都不算在“人”這個等級層次以上。
可是事情并不像正常發展的那樣,那十幾個漁民雖然遭遇了大風,失去了蹤跡。但是并不像大家認為的已經葬身魚腹,或者不知蹤影。
他們飄到了芝罘!
全員上岸!
雖然龍川和芝罘就隔著個黃海,現代飛機一個小時的事情,但是在這會子到底是遠隔重洋的異國。
幾十眼懵逼!我是誰?我在那兒?我要干什么?
芝罘當地的漁民很快也發現了他們,好在兩國人形貌上差別不太大,人家沒把他們當妖精鬼怪啥的。
報官!
起先芝罘當地的衙門以為是海匪倭寇,加上語言不通,這東西根本說不清。但好歹船主是個有產階級,會兩句漢語,大呼冤枉。既然事主喊冤,還能說幾句漢語,按照這時候清朝官員的尿性,往上推!
事情很快就報到了山東巡撫和山東布政衙門,事涉外國,茲事體大,就上報吧。報給嘉慶皇帝圣裁咯,圣上辦事永遠正大光明,永遠光輝正確的嘛。
這么十幾個人就輾轉到了燕京,到了燕京就好說了,找到了會朝鮮語的通事官。根據審問,人家本來就是老實本分的漁民,怎么可能會供稱自己是海盜水匪,自然通通都說自己是平安道龍川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