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約來自于蒙語。
“可是俄羅斯的使節團?”洪大守確認了一句。
“是,早我們三日過了盛京。”
與什么西班牙葡萄牙之類的譯名不同,俄羅斯在乾隆朝《欽定四庫書》中已經定名,不僅是官方,連民間的晉商也稱沙皇俄國為俄羅斯國或者俄羅斯汗國。
至于俄羅斯的使團既可稱之為使節團,也可稱之為宗教團。
康熙年間中俄雅克薩、尼布楚等戰,前后俘虜了上百名俄羅斯人。這些人被編入鑲黃旗滿洲,由于他們的東正教信仰,康熙就賜了一座關帝廟給他們改建成東正教堂使用。
后經協商,沙俄開始派遣兼具有常駐外交使節團功能的東正教牧師團,去往燕京,擔任兩國之間的溝通橋梁。
一直到1858年之前,大約每十年就會由沙皇親自指定數名人員前往燕京,前后共有十三批,大多由一名東正教的司祭擔任主使。陪同的人中往往有大量的間諜,當然也有各種技師。
這一次的則更加不同,由于清國一直試圖讓沙俄進入朝貢體系。可這當然是異想天開的夢囈,沙俄肯定不會答應。
但不答應歸不答應,和清國貿易的好處不占白不占。按《清會典》的說法是,每次可以來二百人,最多三年一貢,許滯留燕京八十日。
所以這次來的沙俄使節團人數規模很大,正好又恰逢嘉慶實際上親政開始(十老人去年蹬腿了),以及冊立鈕鈷祿氏皇后的大事。盛京將軍自然催他們趕快上路,早點去燕京給嘉慶長臉,讓他多體會幾天萬國來朝的快感。
這邊廂也就催李朝使節團趕緊跟上,不要誤了時間,沒趕上皇后的冊立大典。
“這次使清難道有很多藩邦同去?”
“起碼琉球、安南、緬邦等等都會來吧,新(屏蔽)疆外的幾個汗國也會來。”
聽到洪大守問起,閔廷爀來前大致了解了一下,不是什么隱秘的事,自然盡可以說給洪大守聽。
“如此倒是能增長不少見識。”洪大守嘴上敷衍了一句,但心里卻在想沙俄有沒有人會造蒸汽機,不會造的話有個圖紙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