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金安。”
事實上,自寧家叛出朝廷后,寧志遠就開始改變了軍禮,以示與魏軍的不同。
在魏軍中,下級士官或士卒在見到上級軍官時,要行跪拜之禮。ii
所謂跪拜之禮,指拜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撐在地上,然后將頭叩首到地,稽留一會,手在膝前,頭在手后,額頭觸地即起。
而寧志遠自年少時,就已經在西北征戰,視所有西北將士為同袍而非棋子。且他向來做事干脆,最討厭無用的花架子。
因此他直接廢掉了軍禮中的跪拜之禮,改為單膝半跪加拱手之禮。
這樣一來,不僅上官可以看清楚下官的臉,而且整個行禮過程也簡便了許多。
雖然西北軍的軍禮與魏軍不同,但從這個稱呼來看,顯然那人正是西北大將軍寧志遠。
在得知大將軍寧志遠親臨現場后,所有圍觀的百姓頓時激動不已,紛紛往大將軍所在的方向涌了過去。ii
為了保護大帥的安全,衛兵們當然不能讓這么多人太過靠近大帥,立刻在相隔幾丈的距離外攔住了涌過來的人潮。
雖然不能走到大將軍的身邊,但百姓們還是難掩激動之情,紛紛隔著人墻大聲叫喊著“多謝大將軍救命之恩!”
“多謝大將軍,多謝將軍救了我們,多謝將軍……”
“大將軍,謝謝你替我們殺光了這些殺千刀的胡人,我家老父終于可以瞑目了。”
“是啊,我家兒子也可以瞑目了。謝謝大將軍,謝謝大將軍。”
諸如此類的感謝之語不斷傳來,充分表達了百姓對于西北軍的感激之情。
面對眾人的感謝,騎在馬上的寧志遠鄭重地拱手行了一禮。ii
看到大將軍的反應,百姓們頓時更加激動。
就在這時,人群當中忽然有人大聲喊道“寧公萬歲,西北軍萬歲!”
聽到這句話,百姓們不禁愣了一下。
這“萬歲”二字是能隨便喊的嗎?這不是只有皇上才能叫萬歲的嗎?
還沒等百姓們反應過來,人群當中又有好幾個人大聲叫道“寧公萬歲,西北軍萬歲!”
這樣喊的人很快由幾個變成了十幾個,然后又從十幾個變成了幾十個乃至上百個。
在這些人的帶動下,原本就情緒激動的百姓不由得也跟著大聲喊“寧公萬歲,西北軍萬歲!”
很快,整條大街上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普通士兵,全都喊著同一句話,“寧公萬歲,西北軍萬歲!”ii
聲音越來越響,震耳欲聾,幾乎讓所有人都陷入到某種狂熱的氣氛當中。
在這樣鋪天蓋地的擁護聲中,就算是一向自重的寧志遠也不由得熱血沸騰。
但他畢竟是見多識廣的老狐貍,很快就察覺到此事大有蹊蹺。
幾乎是下意識地,他轉頭望向身后的小女婿池非。
果然看到這小子嘴角含笑,有種計謀得逞的得意。
然而當他發現自己這個岳父正看著他時,他立刻裝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樣子低著頭正襟危坐。
看到他還在那里裝糊涂,寧志遠不禁又好氣又好笑,同時心里涌起一種舒暢的暖意。
果然,很多事情不用他明說,這小子已經不聲不響地幫他做好了,甚至比他想象中的做得更好。ii
走在人群當中的章文軒自然也看出了端倪,臉上不禁露出了欣賞的笑容。
蘇先生這招假戲真作,確實玩得漂亮。
在這個趙氏皇族剛被胡人滅族,同時眾多被西北軍所解救的新京百姓正對寧家充滿感激的節骨眼上,巧妙地利用這股洶涌的民意來為寧家造勢。
至少新京城內的民間輿論會越來越傾向于把胡人打敗、光復新京的西北大將軍寧志遠身上。
如此一番操作,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