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第一視角地寫一路上的所見所聞,還有池非先生本人的所思所想。
通篇下來完全沒有任何之乎者也的拗口文言文,只有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讓人覺得既親切又好懂。
尤其是寫了很多與事情有關的細節(jié)和人物對白,條理通順、合理合理,讓人在聽的時候有種親臨其境的感覺。ii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篇《東行隨記》并非虛構出來的話本故事,而是真實發(fā)生在鎮(zhèn)國公寧志遠身邊的真人真事。
至于池非先生為什么會知道這么多事?
其實這個問題只要稍稍一想就能想明白了。
池非先生的妻子正是鎮(zhèn)國公府的二小姐,池非先生作為鎮(zhèn)國公府的親女婿,寧公會把他帶在身邊一起出征也就不足為奇了。
池非先生本人的身份,再加上整篇雜記充滿了各種細節(jié)的描寫,這兩個因素極大地增加了內容的真實性
對于許多想了解真相的人來說,這篇雜記實在太有參考價值了。
一時間,這篇只寫了開頭的《東行隨記》,成了人們了解事情真相的重要依據(jù)。ii
許多人都在等下期《求真報》的出現(xiàn),好繼續(xù)了解接下來所發(fā)生的事。
雖然剛剛才經(jīng)歷過瘟疫和戰(zhàn)亂的江南百姓大多都不愿花十幾文錢買一份《求真報》,但他們卻并不擔心會看不到上面的內容。
因為到處都有說書先生以《求真報》的報道為宣講內容,來吸引百姓前來聽講。
只要隨便花個一兩文錢打賞費,就能聽這些說書先生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遠比花錢買一份報紙要劃算多了。
拜這些說書先生所賜,這期《求真報》所傳播的范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遠、都要廣。
不僅在江南各省四處流傳,而且還開始往北方及江東那邊擴散。
能夠在這么短時間內有如此規(guī)模的傳播力度,自然不是平白無故的,而是有人在背后大力推廣的結果。ii
而這個人,正是寫出《東行隨記》這篇雜記的池非本人。
他利用手中的人和資源推波助瀾,把《求真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直至人人皆知為止。
池非之所以要這樣做,那是因為他要跟那些有意到處造謠、抹黑寧家的江南世族打一場真正的輿論戰(zhàn)。
……………………
其實早在出征之前,寧志遠和章文軒、池非等人在商議計劃的時候,就已經(jīng)預料到了那些即將被清查的江南世家豪族會采取什么樣的手段來進行反抗。
他們會采取的手段無非三種,一是聯(lián)合起來一起造反,二是煽動百姓抵制清查,三是散播謠言抹黑抵毀。
要應付第一和第二種手段,只能以力破巧。ii
先以大軍擊破對方的反抗勢力,然后將有份參與叛亂的世家大族直接問罪處斬。
這樣一來,那些被他們所煽動起來參與造反的百姓自然就會樹倒猢猻散,難成氣候。
當年在東北對付地方豪強時,寧家就是這樣做的,并且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而要應付第三種手段,卻不能以蠻力壓制,必須要用巧勁才行。
因為你越是用蠻橫的手段去壓制這些謠言傳播,別人就越會覺得你作賊心虛,確有其事。
所以要應付這些充滿惡意的謠言,最好的辦法就是跟他們打輿論戰(zhàn),以輿制輿。
既然要打仗,就必然要有武器。
而他們手里最好的武器,莫過于擁有良好口碑的《求真報》。ii
這《求真報》雖然是當年顏北清借胡人奸細之手秘密創(chuàng)建的報紙,但由于幾次三番揭露了許多謝家有意隱瞞的真相,因此在民間擁有大量的讀者,許多人都比較相信里面的報道內容。
既然要打輿論戰(zhàn),那就干脆把《求真報》作為反擊謠言的平臺和武器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