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而且就算池非他們不用,那些江南世家大族也早晚會想到利用《求真報》這份擁有大量讀者的地下報紙來搞事情。
為了避免被人濫用,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求真報》由私變公、由暗轉明。
也就是將原本不合法的《求真報》變成合法的報紙,并且由官方來收編和控制,使其成為官方發布信息的唯一渠道。
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在寧家所控制的新京城內為《求真報》開設正式的報館,還要有明面上的東家,并且將原本免費派發的報紙變成收費購買。ii
這樣一來,原本不合法的《求真報》就會搖身一變,變成合法的報紙。
假如以后有人想假冒《求真報》亂發消息,只要新京的報館在報紙上作出嚴正的聲明和解釋,就能很好地辟謠,這就是“轉正”的好處。
然而這“轉正”雖好,但這里卻又產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那就是剛剛才經歷完瘟疫和戰亂的江南百姓,哪有閑錢去購買開始收費的《求真報》。
而且就算江南文風再鼎盛,也不可能每個百姓都識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池非找來了大量說書先生,然后花錢讓他們到江南各地去講解每一期《求真報》上的報道內容,把最新的時事消息傳播到各地民間。
在聽到這些消息后,百姓們自然會口耳相傳,再告訴其他人。ii
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以后,就會有越來越多百姓知道事情的真相。
這種病毒式的傳播方法,遠比那些江南世家所采用的傳統造謠手段要優勝無數倍,其影響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為了增加報道的真實性和趣味性,池非還親自執筆,把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以雜記的形式給寫了出來,于是就有了這篇《東行隨記》。
這種以“我”為第一視角,采取回憶錄式的寫法不僅前所未見,而且其中加雜了許多池非本人的一些吐槽和心里想法,讓人覺到十分新鮮有趣之余,就好像身臨其境一般真實可信。
可以說,這種回憶錄式的寫法在這個時代算是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寫作類型,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有許多文人紛紛開始模仿這種手法來寫文章,于是出現了大量這種類型的游記和雜記,此乃后話。ii
其實在創作之初,池非曾經有過猶豫,要不要把岳父寧志遠平時的言行如實反映在文章里。
畢竟古代帝王普遍追求一種讓人敬而遠之的神秘性,就連直視皇帝龍顏這種行為也會被視為大不敬。
岳父寧志遠雖然現在還不是皇帝,但已經離這一步很近了,就差一個正式的名份而已。
直接把他的言行寫在隨記里,不知他是否愿意。
為此,池非特意去問了一下岳父本人的意見。
當寧志遠知道小女婿的顧慮后,當場大笑道“我又不是見不得人,有什么不能寫的。
老子本來就是一個老粗,此事所有人都知道,何必還要去遮遮掩掩。
沒事,就按你想的去寫,不用有所顧忌。”ii
在得到了岳父的首肯后,池非這才把岳父真實的言行給寫進文章里。
當然,有些需要隱瞞的細節該改還是要改的。
例如寧志遠在知道四大家族的打算后,不僅沒有破口大罵,反而還高興不已。因為這就有借口可以對他們下手了。
池非在這里直接用岳父平時的口吻來編造了他大罵這些江南世家為蛀蟲的情景來為襯托他剛正不阿的形象。
沒想到這期《東行隨記》一出,卻大受百姓們的喜愛和追捧。
寧志遠這種老粗性格,竟然意外地大受歡迎。
許多人沒想到鼎鼎有名的西北大將軍、鎮國公寧大人,竟然是一個如此粗獷豪爽之人,讓人覺得很有意思。并且還有一種說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