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等人與大皇子趙焞豐合謀,率大軍兵圍皇宮、殺害靖安帝及蕭皇后的過程,以及后來在西北大戰中跟關外胡人相互勾結,想合力絞殺西北軍的詳情也都報道出來。
在看到這些報道后,許多百姓在感到震驚的同時,都對謝家產生了強烈的憤恨之情。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這些報道沒憑沒據的,難道就沒有人會產生懷疑嗎?
確實會有人產生懷疑,但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相信這些消息。
原因很簡單,如今的寧志遠雖然還不是皇帝,但他現在不僅代表了朝廷,也代表了整個官僚集團,他說的話就相當于官府的表態。
這時候謝家等人是否認罪,是否有證據證明他們的確做過那些事其實并不重要,大權在握的寧家說他們有罪,那就是有罪。
正如之前謝家當權時,把寧家及與之相關的人打為亂黨一樣。
再加上謝家當政的這些年來,不斷加稅加賦,導致各地民不聊生、怨聲四起,幾乎沒多少百姓會對他們有所好感,只是敢怒不敢言罷了。
在這種恨烏及屋的情緒下,大多數百姓會下意識地相信安國公等人就是如報道所說的那樣,是些罪不可恕的大惡人。
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這回胡人入侵新京導致這么多平民家破人亡,也是謝家所造的孽。
如今聽說這些大惡人要伏法受刑了,自然想到現場去看看他們的下場。
此時在刑場之上,五百多個謝氏族人正哭哭啼啼地跪在那里,還有不少人在那里大聲喊冤,稱自己根本沒有參加叛亂,一切都是安國公謝明順等人的自作主張。
其實他們說得也沒錯,此事嚴格來說確實與他們沒多大關系。
雖然謝氏還有其他旁枝,但安國公當年是通過打壓和離間各個旁枝分家才當上族長執掌謝氏一族的,因此一直提防著這些旁枝分家死灰復燃來跟他奪權。
這使得能真正留在權力中心的謝氏族人并不多,侄孫謝長平算是比較少見的例外。
安國公真正的心腹手下,都是這么多年來由他一手提拔并培植起來的軍方將領,他最不相信的反而是自己的族人。
如今謝家伏誅,他們這些幾乎沒占到多少便宜的旁枝分家卻全都成了本家的陪葬品,這當然讓他們無法接受,才會一直喊冤。
然而魏律明文規定大逆者罪應滅族,因此只能算他們倒霉。
由于安國公等人要接受的是凌遲之刑,要花上一整天時間完成,因此要放到最后。
首先受刑的,是那些受到牽連的謝氏族人,他們全都被判抄家處斬。
待到正午之時,由寧志遠從西北軍中提拔起來的新任刑部主事杜風當著所有圍觀百姓的面,大聲宣讀謝家等人所犯下的種種罪行。
在讀完他們的罪行后,杜風隨即大聲喝道:“行刑!”。
在一眾百姓的圍觀之下,包括謝昱昆、謝昱珩等人的妻女在內,五百多個謝氏族人被官兵們先是驗明正身,然后分做五批依次行刑。
當第一批犯人被連拖帶拽著帶到刑場中央時,他們依舊不斷地發出大聲的哀嚎和求饒聲。
但隨著一百多顆人頭在在劊子手的屠刀下紛紛落地后,人群當中就只剩下陣陣絕望無比的痛哭聲了。
濃烈的血腥味隨即散開來,讓圍觀的百姓們有種想作嘔的沖動。
有些膽子較小的人,已經悄悄離開了。
當第二、第三批犯人被陸陸續續地處決后,整個刑場外面一片肅靜,誰也不敢說話,許多人只是臉色發青地看著滾落的頭顱和滿地的鮮血。
沒過多久,包括謝昱昆、謝昱珩等人的妻女在內,五百多個謝氏族人已經行刑完畢,現在只剩下安國公一家死剩的幾個男丁了。
假如有人仔細辨認的話,會發現安國公的嫡次孫,也就是焞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