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培養騎兵,首先就要有馬,而且還必須是戰馬。
大魏所在的中原地區原本就缺馬,更不要說是百中選一的戰馬了,
這幾萬匹戰馬,是歷代寧氏家主花費了幾十年時間和精力,把從胡人手里繳獲到的戰馬一點一點地進行育種培養,然后逐漸形成的龐大戰馬群。其中的艱難和辛酸,實在難以細說。
這幾萬匹戰馬,既是西北軍打擊胡人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極其沉重的負擔。
馬原本就比人吃的要多很多,而且為了保證戰馬的體力,還不能像普通牛羊一樣喂粗料,必須得喂精料。
一匹戰馬消耗的糧食,足以養活十幾二十個普通士兵。
只是一匹戰馬就如此驚人,幾萬匹戰馬每天所消耗的糧食簡直就是個無底洞。
如果沒有新的糧源,光是要養活這些戰馬就足以耗盡西北的儲糧。
這是一個必須要盡快解決的問題,刻不容緩。
此時已經是深夜時分,但在西北大營的議事大廳里,卻是燈火通明,二十幾個身穿戰袍的軍方大將正在商議著此事。
在這些人當中,包括寧雅柏、寧雅楓在內,除了一部分是在軍中任職的寧氏一族以外,其他十幾個外姓將領都是跟著寧志遠征戰多年的心腹大將,也是最早在討賊檄文上簽名表忠心的人。
這些忠于寧志遠的心腹大將,才是寧家能在短短幾天內就掌握整個西北兵權的關鍵力量。
否則光靠寧氏一族本身的話,是不足以做到這點的。
他們今晚聚集于此,就是商量如何解決缺糧的問題。
眾人商量過后,得出了統一的意見,那就是只能去搶。
但至于去哪里搶,就意見不一了。
眾所周知,江南一向是大魏主要的產糧重地,全大魏接近五成的糧食都是從江南幾個大省所出。
而且江南各省府大多富庶,當地農業和商業都十分發達,歷來就有江南富天下的說法。
只要打下江南,以后西北不僅不會缺糧了,而且還不會缺錢,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好目標。
然而江南雖好,但實在離西北太遠了,需要橫跨兩個省才能到達。
而且偽朝也很清楚江南是大魏的心腹要地,那里肯定會布下重兵把守。
到時西北遠征軍所要面對的,很可能是以逸待勞的數十萬精銳守軍。
再加上守軍占著城池之利,先不說能不能攻下來。就算能打下來,遠征軍這邊很可能要付出極其慘重的傷亡和代價。
這筆帳一算下來,很多將領都不同意打江南。
nt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