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搜索
\+\可以快速找到你在本站看♂的書+
由于現在西北人才短缺,就連寧志遠這個軍方一把手也不得不兼管地方政務,為他女婿兼親信的池非自然免不了也被抓了壯丁。
在知道小女婿在當專職話本作者之前曾經做過一段時間帳房先生后,寧志遠干脆大手一揮,將他派往后勤部接任已經逃離西北的總軍需官。
完全沒想過當官的池非就這樣被岳父趕鴨子上架bi著當上了西北大營的總軍需官。
總軍需官顧名思義,就是統籌管理全軍所有糧草、武器、盔甲、服裝等軍用物資的官員。級別還不低,正三品。
當然,因為池非是臨時任命的,所以他實質上并不算是官,只是暫時代理一下這個職務罷了。
總軍需官下面還有眾多普通的軍需官,每個衛所設一人,負責管理所屬衛所的軍需物資。
別看官需官就相當于現代的倉庫主管,實際上這是一個很重要敏感的崗位。各衛所指揮使通常只會讓心腹親信擔任這個職位。
因為軍需官管著全軍的軍用物資,如果用人不當的話,很容易產生貪腐虧空的況。
例如把一些劣質低廉的樣子貨換掉庫房里面好的裝備,然后再把這些裝備偷偷賣出去賺錢,這種事并不稀奇。
敢買這些軍用物資的絕非普通人,通常是那些私藏大量兵器的心懷不軌者,又或者是要跟敵人作戰的一線衛所。
前者很容易理解,后者的況就比較復雜了。
不管是哪一個朝廷,每年花在軍隊上面的開支都是十分巨大的,這就滋生了各種撈錢的辦法。
吃空餉是最常見的手段,幾乎每一支軍隊都有這種況出現。
所謂吃空餉,是指軍中虛報名額、冒支軍餉的行為。
在古代社會,由于軍隊人員總數不僅龐大,而且時常會因為戰爭、逃亡等原因產生人員變動,再加上各地軍權相對獨立,難以監管、核查,因此很容易就形成吃空餉的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通過虛報名額來冒取的現象從軍隊蔓延到地方,成為了歷朝歷代都必有的一大痼疾。
魏武帝時期曾經大力整治過吃空餉這個問題,一口氣殺了幾百個涉案官員,嚇得沒人敢再亂報兵員人數。
整治過后,朝廷加強了對這方面的管治,使得軍中吃空餉的況大為減少。
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些想撈錢的人見到此路不好走,于是另辟蹊徑,從別的地方想辦法。
很快,他們就瞄上了軍需物資這個口子。
由于工部制造能力有限,無法為全國所有衛所足夠的兵器、盔甲等軍需物資。
因此魏太祖下令各省設軍器局,下轄各府縣的甲局、弓局、箭局、弦局、雜造局等,制造各種軍用兵器。
雖然兵器制作并非朝廷統一監制,但為了保證質量,每批兵器做好后還是會有專人檢查其質量和數量是否符合要求。
等檢查過沒問題后,就會分批下發到各個地方衛所,再由軍需官負責管理。
實際上除了西北和西南外,大魏大部分地區還是很和平的。很多地區已經多年未經歷過戰事,最多就是偶爾剿剿匪而已,損耗極少。
所以這些地區對于包括兵器在內的各種軍需物資的質量是沒什么要求的,因為根本就用不上。
但這些由軍器局發下來的軍需物資只要一進倉庫,理論上就變成了各個衛所的專用物資,這就給想撈錢的人了一個可cāo作的空間。
有些衛所指揮使會勾結軍需官,從外面一些小作坊那里購買一些非常低劣廉價的樣子貨來替換掉原來好的軍需品,然后把這些軍需品偷偷賣給真正要打仗的外地衛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