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忘了說,如果實行我女婿提出的清廉社監察制度,我會在所有官員原本的俸祿之上,再增加一項收入,名為養廉銀。 養廉銀會按不同官員的品級而有所不同,從五百兩到上萬兩不等。 品級越高,分到的銀子就越多。 這養廉銀說白了就是代替那炭敬、冰敬等常例,給各級官員好好過日子的,讓他們別把手伸到平民百姓那里去。 還有這銀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當地物價每隔五年變一變,這樣你們當官的就不用整天哭窮了。 不過我丑話說在前頭,各級官員一旦收了這養廉銀,誰要是再敢伸手,那就別怪我這武夫不講情面了。 好了,我要說的就這么多。你們好好討論一下,我女婿的建議是否可行。”說完,寧志遠回到座位,然后大馬金刀地坐了下來。 那些文官聽說還有養廉銀,頓時眼睛一亮。 雖然這養廉銀跟以往的常例錢相比,還差了不少。但有了這筆銀子,至少可以讓各級官員過上比較體面舒適的生活,不至于只靠微薄的俸祿過苦日子。 而且大將軍擺明了要在西北甚至東北推行這名為清廉社的官員監察制度,這時候跟他唱反調不是作死嗎?能分到這么多養廉銀已經很不錯了。 相比于文官們的如釋重負,章文軒老先生臉上則露出了十分欣慰的笑容。 原來主公和蘇先生并非沒有注意到這個監察制度的最大弱點,就是會觸碰到各級官員的灰色收入利益。 就是因為他們都知道這點,所以才提出了“養廉銀”這個做法來代替常例錢。 而主公是整個西北乃至東北地區的真正掌權者,因此由他來提出養廉銀這個做法才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由蘇先生來提。 可見這翁婿兩人是早就商量好的。 這養廉銀的說法一出,一下子就把這個名為清廉社的全新官員監察制度的最后一塊短板給補上了。 這不禁讓章文軒感到既欣慰又佩服。 主公能有蘇先生這樣的奇才相助,確實是天命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