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基盤用的是之前的導軌設計,靠人力牽引,只要往導軌里加上油的話,就可以輕易推動,實現垂直平移。 平臺上面用于固定槍管的是兩個鐵環,只要把槍管穿進鐵環,再用木頭填滿空隙的地方,就可以把槍管很好地固定下來。 這些都是之前就已經解決的問題,池非只是稍微看一下就過了,他更關心的是轉輪打孔部分,這是之前還未完成的地方。 只見轉輪是用堅硬的橡木所制,按池非的要求做成汽車方向盤的形狀,這樣有利于人手轉動。 轉輪與固定閥相連,只要轉動轉輪就可以帶動固定閥一起轉動。 為了固定鉆頭,工匠們十分聰明地把固定閥的內徑做成四方形而不是圓形,并且所有鉆頭的鉆柄也都做成方形,同時做出兩種不同大小的方形套管。 當使用不同直徑的鉆頭時,就要在外柄上套上相應大小的套管,然后再套進固定閥里,這樣就可以很好地把長鉆頭固定在固定閥里。 這時只要轉動轉輪就可以輕易帶動長鉆頭一起轉動。 看到這個巧妙的設計,池非不禁感嘆古代的工匠確實聰明。只要是機械構造方面的難題,他們總能以非常精巧的方法來解決。 為了更好地演示打孔效果,吳工匠特意拿了一根剛剛才打造好的原始槍管,然后進行打孔實驗。 這根原始槍管是用包鐵枝的的方式來打造的,里面雖然是通的,但內徑卻坑坑洼洼十分粗糙。 換作以前的話,這樣的槍管需要人手慢慢打磨很長時間才能逐漸將內壁打磨光滑。 在實驗開始后,只見工匠們先在已經固定好的小鉆頭上涂上潤滑油,然后一個人負責慢慢推動固定槍管的機臺前移,另一個人負責慢慢轉動轉輪進行旋轉打孔。 在工匠們打孔的時候,池非向一旁的寧雅柏詳細解釋了火槍之所以難做,就是因為這槍管做起來極為費時費力,所以才難以實現量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才和工匠們想出了這種專門用于給槍管打孔的機器出來,希望可以加快速度。 寧雅柏在聽著妹夫的解釋同時,十分感興趣地看著工匠們如何用這機器打孔。 經過一陣“滋滋”打磨聲后,又長又細的小鉆終于從槍管的另一頭鉆了出來,還帶出不少鐵沙來。 一個工匠隨即用嘴把槍管里的剩余鐵沙用力吹出來。 在打完小孔后,工匠們把小鉆頭從固定閥上拆了下來,換上了另一根直徑更大的鉆頭,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對槍管進行打孔。 經過一共三次更換鉆頭的打孔操作,終于成功把槍管的內徑擴大至合適的大小。 光這一步,就足足用了一個多時辰。 池非和寧雅柏全程并沒有感到厭煩,反而一直待在旁邊看著。他們很清楚,能不能成功就看這一步了。 經過三次不斷更換不同直徑的鉆頭打孔后,吳工匠把槍管拆下來用布擦干凈后,拿到池非面前說“蘇大人,您先看看行不行。” 池非接過槍管后,立刻走到光線充足的地方把槍管豎起來對著里面瞄了進去。 他清楚看到槍管里面確實是直的,而且內徑呈十分規則的圓形,跟之前那三桿試造槍相比,在標準化方面有了極大的提高。 池非問吳工匠“如果把槍管內壁打磨到能用的話,需要多長時間?” “只需要兩到三天即可。”吳工匠頗為激動地說。 不怪他這么興奮,這個效率比之前快了何止百倍。 以前光是要手工研磨到合適的內徑大小,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如今僅僅一個多時辰就完成,這簡直就是奇跡。 池非十分滿意地說“很好,到了這一步,就可以實行我之前所說的分工合作了。 以后由吳師傅你來安排每個人具體的工作,越細越好。 例如把所有人分成十幾批,一批負責打造原始槍管,一批負責打孔,一批負責打磨,一批負責造槍柄,一批負責做火門等等,具體細則我等一下會跟你好好研究。 至于人手方面你不用擔心,再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批新的工匠過來,到時你來安排他們具體的分工。 各位師傅辛苦了,等一下全部有賞,這是寧千戶給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