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的關鍵,就在于胡人能否成功把魏軍堵在五道亭內。
假如最先離開五道亭的是由西南軍和五軍營所組成的主力,就算胡人在前方設伏,魏軍因為人多也有一戰之力,不至于一敗涂地。
但可惜最先走出五道亭的是幾乎沒真正打過仗的新兵,這些新兵被胡人一嚇,竟然跑了回去,把路給堵住了,這才讓胡人有機會把前后出口給徹底封死。ii
胡人似乎一開始就已經預料到謝家不會讓心腹主力走在前面,所以才布下了這個大陷井。
如果不是對領軍的謝家人極其熟悉之人,是很難做出這么精準的判斷。
又或者不止是一個人,而是一幫人也說不定。
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幫人,至少可以看出那些人不僅熟悉朝廷內部各種體制,而且對謝家也了如指掌。
屬下甚至懷疑,那些人有可能是曾在偽朝當過官的漢人。”
寧志遠想了一會才點頭道“確實很有可能,否則就難以解釋這一切了。
假如真有這樣的高人在胡人背后指揮,那我們以后在對上胡人的時候就要格外小心了,不能再把他們當成以前的胡人看待,以免一時大意著了道。ii
老章,我覺得南方的局勢在不久之后有可能會發生大變,我打算現在開始大量征兵以提前做好準備。”
“主公英明,現在正是征兵的好時機。
西北軍雖然驍勇善戰,但畢竟兵員有限,而且如今還要分出一半鎮守東北,確實有些捉襟見肘。
既然主公暫時無意南進,還不如趁現在開始大舉練兵,以備日后之需。”
“我也是這樣想才決定征兵的。這次征兵,我打算在西北和東北兩地同時進行,西北征十五萬,東北征十萬,一共二十五萬新兵。
只是征兵容易養兵難,一下子收進這么多人,這幾年糧草方面肯定又要犯難了。”寧志遠不禁嘆了口氣。
章文軒也覺得這的確是個很頭痛的問題。ii
這二十幾萬青壯一旦入伍,就相當于兩地民間一下子少了二十幾萬能耕種的壯勞力。
尤其這些全是新兵,為了培養他們的戰力,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訓練。這樣就很難像老兵一樣在農忙的時候半訓練半耕種了。
如果沒有穩定充足的糧食來源,是真的很難養活這么多新兵。
雖然有海外購糧這步棋,但萬一那些周邊小國因為當年收成欠佳或其他原因不肯賣糧的話,難道真要勞師動眾出兵坐船去搶嗎?這絕非長久之計。
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希望蘇先生在東北所新建的梯田能夠順利產糧。
假如可行,那就可以在更多地方推廣此法,甚至可以把部分西北百姓遷到東北這邊來種田。ii
東北的土質雖然比不上江南或江東等地肥沃,但肯定比西北要好得多。
實際上,此時在西北和東北兩地,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春播。
由于春播事關整年的收成,因此所有農民都十分重視,不敢輕忽大意。
相比于其他地方,漳州和臨祈這兩地官府則顯得更加緊張。
因為這是梯田的第一次春播,能否成功就看結果如何了。
當地官府知道上頭非常重視這些梯田的收成,所以他們自然不敢大意,幾乎每隔幾天就派人過來巡視一番,以確保春播能夠順利進行。
池非身為梯田計劃的總負責人,理應到現場視察春播事宜。
但一來他不懂種田,就算到了現場也作用有限,二來他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組建第一支火槍小隊。ii
這幾個月來,工坊的工匠們經過不斷的實操和磨合,對于自己所負責的工序已經逐漸上手,制造出來的零件已經基本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