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要求,廢品率大幅下降。
能有這么大的進步,其中新增加的檢修部以及計件獎勵法確實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
尤其計件獎勵法的效果最為明顯,現(xiàn)在每個工匠都卯足勁生產(chǎn)合格的零件,來賺取獎金。
獎金拿得最高的工匠,甚至可以達到二十多兩一個月。
在西北可能要干上一年才有這個數(shù)目,如今僅僅一個月就有這樣的收入,那些工匠自然個個都像打了雞血一般拼命干活。
由于采取分工加流水的方式進行加工組裝,只要成品率一上去,其驚人的工作效率自然就會體現(xiàn)出來。ii
僅僅三個月時間,工坊就已經(jīng)做出了一百多支及格可用的火槍,彈藥更是不計其數(shù)。
這樣的效率跟以前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有了這一百多枝火槍,池非覺得是時候組建一支火槍小隊進行長期訓(xùn)練了。
只要這支百人火槍小隊成長起來后,就能教導(dǎo)更多的新兵。
以后等做出來的火槍越來越多后,再組建一支由上千人甚至上萬人組成的火槍大軍這個目標(biāo)就有很大希望達成了。
為此,池非特意去把大舅兄寧雅柏找來,請他安排加入火槍小隊的人選。
寧雅柏沒有跟妹夫客氣,直接把一百多個心腹士兵調(diào)了過來參加訓(xùn)練,成為第一支火槍小隊的隊員。
為了保密起見,寧雅柏還特意在郊外建了一個訓(xùn)練場,四周像鹽場一樣筑起了高高的圍墻,然后讓士兵們在里面日夜訓(xùn)練。
遠在西北的寧志遠從信里得知此事后,笑得那叫一個見牙不見眼,比撿到金子還高興。
小女婿果然沒有讓他失望,火槍真的開始量產(chǎn)了。
這個消息讓他無比振奮,他立刻下令從西北和東北兩地同時征兵,各征五萬合計十萬青壯。
因為糧草問題還未完全解決,寧志遠不敢按照原先的計劃一口氣征夠二十五萬人,只能先征一部分再說。
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不管是西北還是大魏,都開始大量征兵。
在這種到處征兵準(zhǔn)備打仗的氣氛下,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感到了強烈的不安,更不要說那些神經(jīng)敏感的商人和有錢人,他們紛紛開始作著各種逃離的準(zhǔn)備。
一時間,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幾乎所有人都感覺到,亂世好像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