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帝要向胡人議和稱臣這件事不僅在大魏境內引起了震動,在西北和東北兩地同樣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
“老章,此事你怎么看?”在西北大營內,剛剛看完密報的寧志遠轉頭看向身邊的心腹幕僚。
章文軒老先生表情凝重地說“主公,謝家此舉,乃破釜沉舟之計。
如果屬下沒猜錯的話,謝家可能想傾全國之力,對西北發起大戰。”
寧志遠表情一凜,趕緊問道“此話怎講?”
“西北和東北兩地大量增兵之事,謝家不可能不知情。
原本三十多萬人的西北軍就已經是難以匹敵的強悍之師,如果再增加二十多萬人,謝家自知絕非對手。
因此謝家想趁主公還未把這二十多萬新兵練成強兵之前,先下手為強。
但如果謝家想集全國之力征戰西北的話,那已經占據了南方大片地區的胡人怎么辦?
萬一這時候胡人從背后捅刀,那謝家豈不是腹背受敵。
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先安撫好胡人,讓他們不會趁火打劫。
至于如何安撫胡人,議和自然是最好的辦法。
屬下相信,只要能夠跟胡人議和成功,謝家什么條件都會答應,稱臣納貢自然不在話下。
他們要的,就是一個可以集中兵力對付西北的時機。
等西北平定后,再集中力量對付胡人,這就是謝家的計劃,也是他們最后翻盤的機會。”
寧志遠冷笑道“謝老賊為了對付我們寧家,還真是煞費苦心啊。竟然連向胡人稱臣納貢這種餿主意都想得出來。”
章文軒正容道“主公,如果此事是真,我們應該早做準備。”
“這是當然。
既然謝老賊想跟我們打,那我們就遂他意跟他好好打上一場。
看看是他的西南軍厲害,還是我的西北軍厲害。”寧志遠殺氣騰騰地說道。
雖然知道此戰在所難免,但章文軒還是感到有些可惜。
現在開戰,對西北來說還是太早了。
那二十幾萬新兵想要成為強兵,至少還需要操練幾年時間方可真正上戰場。
而且打仗打的不僅是兵將,還有錢糧。
如今在東北,尤其是九江府那里經營得越來越好,商業發達,百業興旺。
基本上軍中大部分士兵的軍餉都由此而來,因此軍餉方面是不成問題的。
但糧草卻一直是個比較頭疼的問題。
如果按照原本三十萬西北軍的規模,西北加東北兩地的糧食產出,再加上海外購糧等額外補充,是能夠養活全軍的。
但問題是現在突然多出了二十多萬新兵要養,這個負擔就大了。
現在傾其所能,也僅能做到勉強維持而已。
不過前一段時間聽說在九江擔任知府的蘇先生找到了一種適合在西北種植,名叫土豆的高產糧食種子,并且已經育種成功。
蘇先生在信里寫得很清楚,只要這種來自海外的作物能夠在西北大面積種植成功,就有極大的希望能讓西北全部軍民實現真正的自給自足。
蘇先生為人做事一向謹慎可靠,既然他都這樣說了,那就表示確有其事。
這對于整個西北來說確實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主公也為此高興了足足一個多月。
既然有了這樣的高產作物,只要在西北種上幾年時間,應該就可以徹底解決軍糧緊張的問題。
不管是練兵還是種糧,都需要時間。
而如今的西北,缺的也正是時間。
章文軒現在只希望這場無法避免的大戰能夠盡量來得晚一些,讓西北有更多的時間作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