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沖,不要停,快沖上去!沖上去!”
雖然指揮的大將在拼命地呼喊,但看著幾乎倒滿了整個戰場的同僚,許多騎兵還是下意識地控住胯下的戰馬減慢了前進的速度。
如果是一般的戰場,騎兵作為前鋒第一批沖上去擾亂敵人的陳型很正常。
這時候每個人是生是死就要看個人運氣了,只能說聽天由命,他們也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自古以來,不管是哪朝哪代,騎兵對步兵都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也經常會作為軍中的前鋒使用。
在戰場上,即使再強悍的步兵,都不可能抵抗得住騎兵的沖擊。
往往騎兵只要一沖進隊型里面,整個隊伍就會瞬間大亂。
也正因為騎兵擁有著如此大的優勢,所以擁有大量戰馬,并且擅長騎射的胡人才會所向無敵。
但今日這場仗卻完全顛覆了所有騎兵對于打仗的常識,讓他們有種不是在打仗,而是在送死的感覺。
西北軍手中那些名叫火銃的玩意,簡直就是怪物。
他們只要站在那里用那玩意一輪一輪地噴火,就能把他們這些在戰場上幾乎無敵的騎兵當麥子一般一茬茬地割掉。
這樣的情景是何等的荒謬和恐怖。
他們不是怕死,只是怕白白送死。
此時在戰場上,已經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哀嚎不斷的騎兵和戰馬,其中戰馬的死傷甚至比騎兵更多一些。
因為西北軍專門瞄準目標更大的戰馬來打,這導致大量的戰馬因為中彈而倒地不起。
而戰馬本身由于軀體龐大的關系,一旦倒下就很容易絆倒后面的騎兵。
這使得許多騎兵不是被西北軍的火銃打中而倒地,而是被倒下的戰馬給絆倒的。
這倒地的戰馬一多,整個突進的通道就會被逐漸堵塞,使得后面的騎兵不得不慢下來。
最要命的是這速度一慢下來,騎兵在戰場上快速沖鋒的優勢就會蕩然無存,接下來就會成為那些西北軍的活靶子。
尤其是那些被坐騎硬生生甩下馬的人,更是硬生生地由騎兵變成了步兵,然后被火槍手輕而易舉地收割掉了性命。
還不到半個時辰,已經有四千多個裝備了馬鎧的騎兵倒在了地上,場面無比的悲慘。
更讓他們感到絕望的是,就算偶爾有幾個人能夠成功沖過去,也很快就會被火銃手旁邊的長槍手給活生生地從馬上捅上來。
騎兵一旦落地并陷入敵陣當中,就會瞬間喪失最重要的優勢,接下來只有死路一條。
拋開那少數幾個“漏網之魚”不談,此時大量死傷的騎兵離西北軍的火銃中僅有約三十步的距離,但偏偏就是這短短的距離,卻成了魏軍騎兵們幾乎不可能跨越的生死鴻溝。
按正常來說,在這種距離下只要魏軍肯發起第二輪沖鋒的話,確實有可能會一舉沖破火槍陣。
但那問題是隨著魏軍死傷人員的不斷攀升,此時戰場上到處都是戰馬和騎兵的尸體,對后方數量更為龐大的無馬鎧普通騎兵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這時候別說進行一輪新的沖鋒,光是要繞開地上的戰馬尸體不被絆倒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三十步的距離,確實可以說是生死鴻溝。
這也是孟平命令火槍隊盡量瞄準敵軍的戰馬射擊的原因所在。
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在面對騎兵沖鋒的情況下,射擊目標更大的戰馬不僅更加容易打中,而且倒地不起的戰馬還能絆倒后方的敵人,可謂一舉兩得。
關于用火槍陣如何打擊敵人的步兵、騎兵、甚至是用于攻城等問題,池非和岳父寧志遠在這幾年時間里一直在研究著不同的用法,已經形成了比較切實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