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雅柏嘆了口道:“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以后別這樣了,容易熬壞身子。小妹會很擔心的,我們也是。”
“辛苦也不過是辛苦這一回罷了,如今落地炮已經造了出來,這下我總算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
說完,池非又對寧雅楓道:“二哥,由于時間緊迫,兵工廠這邊到目前為止也不過造了兩百多顆落地炮出來,接下來我們會加緊時間制作的。
你先把這批存貨運到岳父那邊去,由他來決定如何使用。
不過我建議在正式跟胡人開戰之前,最好不要讓其他人知道這些新式炮彈的存在,以免打草驚蛇。
另外如果可以的話,西北那邊最好多造些大炮出來,以后肯定用得上的。”
“放心,我會把你的話跟父親好好說清楚的,他知道怎么做的。
我真想早點看看,那些胡人在親眼見到這些落地炮在他們身邊炸開時,會有何反應。”寧雅楓目露兇光地說道。
寧雅柏和池非對視了一下,兩人不禁也露出了暢快的笑容。
他們也想早日看到這一幕。
……………………
說起來,能夠在這么短時間內就把這落地炮造出來,確實是他們運氣好。
在成功造出了土制手榴彈,也就是開花彈的時候,池非以為要繼續造出能夠落地爆炸的炮彈應該不會太難,但真正開始研究后才發現并不容易。
池非最初的想法,是直接把開花彈改良一下當成炮彈來使。
也就是炮兵先把開花彈的引線點燃后,再由大炮射出去。
但經過多次試驗后,發現這方法是行不通的。
因為炮彈落地的時間跟引線引爆的時間是不同的,往往炮彈在落地后,要等上一會才能引爆。
這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是炮彈在落地的瞬間會因為強大的沖擊力而破裂,使里面的火藥散開一地,導致無法發生爆炸。
二是炮彈在剛從炮膛中射出去的時候,原本已經點燃的引線有可能會受到強烈沖擊而熄滅,同樣會導致啞彈的發生。
想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要改變炮彈外殼的材質,由原來的陶殼、木殼改為鐵殼,這樣炮彈在落地后,才不會因為受到撞擊而破裂。
其次是增加引線的粗度,使其不容易熄滅。
但這樣一來,整顆炮彈的成本就會大幅上升。
古代不像現代那樣鐵制品多到不值錢,鐵器在古代社會中往往是受到朝廷監管的稀缺之物。
基本上歷朝歷代都會實行鹽鐵專賣政策,這不僅是因為朝廷會以此作為主要稅收來源,更是因為兩者在古代社會確實是稀缺之物。
如果全部炮彈都由鐵殼包裹,不說成本會大幅上升,而且制作難度和時間也會大幅增加,這不符合池非想要實現大規模量產的原則。
為此,池非只能另外想其他辦法去進行改良。
最后經過冥思苦想,池非終于從燧發槍那里得到了靈感,想到了利用燧石來作為點燃引爆炮彈的觸發條件。
正如他對寧雅楓所說的那樣,首先他把整顆炮彈做成半圓椎形,然后在圓椎形的頂端處裝入一些燧石。
另外他考慮到爆炸是需要氧氣的,因此這圓椎形的頂端處用的材料是容易破碎的厚陶。
這樣當炮彈落地時,往往是圓椎形的頂端會最先著地形成撞擊把這部分的厚陶撞破,使空氣能夠倒灌進來。
通過撞擊使里面的燧石產生火花,再加上有充足的氧氣,很容易就能引爆整顆炮彈。
這樣一來,整顆炮彈就可以實現在落地的瞬間發生爆炸,極大地減少了啞彈的出現。
經過測試,這種方法是可行的。
但這里又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