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園排的新戲《梁祝改》,其實就是陶班主對池非所說的大團圓結局的《梁祝》改編版。
雖然是大團圓結局,但陶班主也是浸y戲劇多年的老行家,很懂得如何調(diào)動觀眾的情緒。
所以在后面加了一些頗為曲折的劇情,使這大團圓結局來得并不容易,吊足了戲迷們的胃口。
至于梁祝二人在山上讀書這段美好時光,他認為不需要作任何修改,就按原著來構思劇本。
當然,原版小說本身太長,不可能完按小說來演,畢竟一出戲時間有限。
有經(jīng)驗的劇作家都會把一些無關緊要的劇情一筆帶過或直接跳過,只保留其中精彩的部分。
《梁祝改》也是如此。
關于梁祝二人為什么會來到山上讀書,劇中并沒有作太多的描寫,只是讓扮演山伯的小生和扮演英臺的花旦分別用清唱的方式各自唱一遍來解釋其中的緣由,這是戲曲通常的做法。
其中扮演英臺的花旦更是用細微的動作和身體反應把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女孩子剛來到一個周圍是男生,并且完陌生的地方時,那種惶恐不安的情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正所謂細微處見功夫,這就是一個戲班的臺柱跟普通戲子之間的區(qū)別。
接下來,就輪到扮演山伯的小生出場了。
他把老實憨厚,卻又有著一副熱心腸的老好人形象演繹得十分到位。
開口閉口都是“祝賢弟,我們?nèi)コ燥埌伞!?
“祝賢弟,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隨時問我,不用客氣的。”
“祝賢弟,你的字寫得真秀氣,有點像女孩子似的。啊,你不要誤會,我不是真的說你像女孩子,只是字有點像而已,你不要生氣。”
“祝賢弟,你不要害怕,那只是只蟲子而已,我已經(jīng)把它趕跑了。”
“祝賢弟,你不換衣服就睡覺嗎?”
“祝賢弟,你不擦身子嗎?要我?guī)湍愦蛩畣幔课遗履闾岵黄饋怼!?
“祝賢弟,你怎么每次都吃這么少?你這么瘦,應該多吃點才對。”
看著他傻呼呼的樣子,許多看戲的女生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笑聲此起彼落,清脆悅耳。
她們在看話本的時候,看到這一段也覺得很有意思。如今看到真人表演,更是忍俊不禁。
英臺在這呆瓜一聲一聲的“祝賢弟”叫喚下,終于不再感到緊張和不安,開始慢慢適應了私塾的生活。
扮演英臺的花旦也很細致地表現(xiàn)出對山伯的各種信賴。有時一個發(fā)自真心的微笑,又或者背后一個溫柔的凝視,就足以把這種身心相信對方的氣氛表現(xiàn)出來。
這種于無聲處露真心的處理方式,讓臺下的觀眾們看得十分投入。
在夜捉螢火蟲那一幕,這種天氣戲班當然沒辦法真的捉來大批活的螢火蟲,而且這大白天的螢火蟲就算能發(fā)光觀眾們也根本看不到。
所以這一幕只能靠戲子們用自己的演技把觀眾帶入到那個虛擬的情景當中去。
而扮演英臺的花旦不愧是長春園的臺柱,她用驚喜無比的表情、語氣,以及捉螢火蟲的動作,讓觀眾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以為在她身邊真的圍繞著無數(shù)的螢火蟲。
她還把剛睡著的梁山伯硬拉起來,要他跟她一起去捉螢火蟲。
山伯早就習慣了她的各種小任性,只能無奈地幫她一起捉螢火蟲。那笨拙的動作很快就引來許多觀眾忍俊不禁的笑聲。
看到這里,安順侯夫人廖氏忍不住對旁邊的承恩侯夫人張氏說“這出新戲還挺好看的,怪不得連詩兒這個急性子丫頭也會特意跑過來看。”
張氏小聲說“的確是不錯。聽說這出戲還是公主殿下幫我家老夫人點的,說讓她嘗嘗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