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什么好呢?
池非思考著這個問題。
首先,這個時代沒有的東西不能寫,因為沒有人會相信。
誰會相信幾百年后,人類可以在天上飛,可以在深海潛行,可以在陸地上坐著鐵箱子快速移動?
沒有人會相信的,別人只會當你是異想天開的傻子。
第二,違反社會常識的東西不能寫,因為有違這個時代的倫理道德。
正如灰姑娘的故事一樣,他為什么要改得面目非才能跟別人講?
就是因為灰姑娘本來就是西方童話故事,里面的背景和風俗都跟這個社會的倫理不一樣。
一個好人家的姑娘,不僅拋頭露臉,而且還跟一個陌生男人跳舞親吻。這跟風塵女子有什么區別?
這種行為在西方社會或許還能被接受,但在這個中式傳統社會里是絕對會被人唾棄的,寫出來也會被人罵。
第三,有關政治,尤其是涉及到朝廷和皇權的東西不能寫。
池非不知道這個朝代的統治者對于民眾的言論權開放到什么程度,但小心點總沒錯。
君不見明清兩朝,文字獄是最夸張的,被牽連者以百萬計。那可真是會要人命的。
第四,誨銀誨色的東西不能寫。
雖然帶色的話本很受歡迎,但寫這類作品的作者通常沒什么好名聲。
讀者也是偷偷地看,不敢讓別人知道。
寫得太過份的話,還有可能會被禁。
池非在張泉水他們那邊借完所有話本,并部快速看了一遍后,總結了這個時代流行話本的幾個種類。
一是武俠犯禁類,二是才子佳人類,三是靈異鬼怪類,四是世情警醒類。
其中武俠和才子佳人是最受當下讀者歡迎的。
池非想了很久,終于決定把一個在他那個世界里家喻戶曉的傳統故事寫成小說。
這個故事就是梁祝。
梁祝是民間通過口耳相傳的經典愛情故事,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歷史上最早關于梁祝的記錄,始于唐初,據《十道四番志》記載“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其后各個朝代也分別有關于梁祝的各種記載。
梁祝的故事在歷史上其實是很多版本的,有封丘版、汝南版、上虞版、杭州版、宜興版、微山版、諸城版。
每個版本都不太一樣,但其中山東諸城版是流傳最廣,也是最深入人心的版本。
故事的內容是在諸城北部的相州鎮梁山屯村內,有一戶人家姓梁,這就是梁山伯的家。
梁家早年富裕,山伯的父親也曾辦過塾堂,不幸積勞成疾,三十幾歲便撒手西去,撇下了山伯母子相依為命,日子逐漸敗落下來。
梁山伯的乳名叫伯孩兒,自幼體弱多病,家中生活僅靠母親雇短工經營幾畝薄地為生。
待山伯長到十六歲時,母親怕誤了孩子的前程,便省吃儉用,攢些積蓄,把梁山伯送到了村西北三里遠的小梁山的塾堂里讀書。
因塾師曾是梁山伯父親的好友,故而山伯在塾堂處處受到師傅的關照,學績甚好。
故事女主角祝英臺出生于諸城石橋子鎮西的祝家樓村,父親是該村員外,人稱祝員外。
祝家共四支,居住在祝家樓村的四角上,四樓對應,祝員外即家居東北樓。
當時祝家子嗣大排行,英臺在女中行九,小名叫九紅兒。
因祝員外膝下無子,又禁不住英臺苦苦請求,于是就同意了英臺女扮男裝去小梁山求學。
就是在這里,梁山伯結識了女扮男裝前來讀書的祝英臺,兩人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