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現在已經連載到,話說江銘帶著妻子徐若梅以及數個家丁下人來到沿海縣城淮南縣擔任當地知縣,正式上任。,
江銘原本想讓妻子徐若梅留在家中不要跟來冒險,畢竟倭寇一旦上岸可不是開玩笑的,那是隨時會沒命的。
但徐若梅卻很堅決地要求一起去,她說如果夫君有什么事的話,她獨活在世人又有什么意思?既然如此,還不如兩人一起同生共死,或許下輩子還能再做夫妻也說不定。
她甚至還把一把短刃時刻藏在身上,決定如果丈夫一旦出事的話,她就用這把短刃自盡隨他而去。
面對妻子的堅持,江銘只好帶她一起上任。
到了淮南縣后,他看到當地因為多年來深受倭寇所害,導致民生凋敝,百業俱廢,到處都是無家可歸的乞丐。
不僅如此,他還發現當地負責守衛的官兵格驕兵惰、紀律松弛、兵不習戰,跟熟練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戰斗力實在相差太遠。
尤其是這些官兵還貪生怕死,一聽到倭寇上岸的消息,第一反應不是去迎戰,而是想辦法逃跑。
這樣的無用之兵根本無法抗擊倭寇,怪不得沿海地區倭寇之害一年比一年嚴重。
江銘知道根本不能指望這些已經廢掉的官兵,他要另想辦法才行。
經過認真走訪,江銘見到當地及周邊縣城的乞丐當中有不少是年輕的流民,于是他把部有戰斗力的流民都組織起來形成近三千人的民團。
然后他親自訓練這些招募過來的民兵,這就是早期“江家軍”的原型。
因為沿海一帶多山陵沼澤,道路崎驅,大部隊兵力不易展開,而倭寇又善于設伏,習慣短兵相接。
江銘針對這一特點,翻閱了眾多兵書,再結合自己想法,創造了一種新的戰斗隊形。
凡是看過抗倭名將戚繼光的事跡或連續劇的人,一定知道戚繼光發明了一種專門對付倭寇的戰陣,名叫“鴛鴦陣”。
這種陣形在與倭寇作戰時好像結伴而行的鴛鴦,因此才會有這樣的名字。
池非當年看戚繼光連續劇的時候,也對這個鴛鴦陣印象深刻,因此他在這里直接套用了這個陣法,并把印象中的畫面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給一一寫了出來。
鴛鴦陣陣形以十二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
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n。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并帶有標n、腰刀。
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后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
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后面長n手的進擊。
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
接著是四名手執長n的長n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長n手未刺中敵人,短兵手即持短刀沖上前去劈殺敵人。
最后一名為負責伙食的火兵兼短刀手。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
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n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n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
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
雖然當中可能有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