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李斯以霸道治國、治軍、治民的理論,范增卻是不敢茍同。
他搖頭道“秦起于西部邊陲、蠻荒之地,百姓好勇斗狠而國家窮困,更兼四面環敵,商君才以霸道猛藥治之。”
“商君變法距今已有百余年,秦固然變得無比強盛,亦有極大隱患。”
趙嘉問道“有何隱患?”
范增曰“秦以軍功授爵,分田地于有功將士,固然能夠激勵秦卒奮死作戰。”
“然百余年來,秦國立功將士不計其數,以致關中之地皆賞賜出去,若不能繼續擴張版圖,秦卒將無地可封。”
“秦卒無地可封,秦國官府必然失信于百姓,秦卒又豈會效死力?”
“今天下群雄并立,秦縱強亦不能獨抗六國合縱,若秦屢戰屢勝開疆拓土,尚有廣袤土地賞賜給有功將士。”
“一旦遭遇連續兵敗,甚至丟城失地,秦國官府必然威信大減,且無新占領田地封于百姓,又當如何?”
趙嘉聽到這里,不由陷入沉思之中。
秦國的國策,與二戰時期某島國頗為相似,只有不斷發動戰爭擴張版圖,通過不斷占領土地與掠奪資源,才能保證龐大帝國的正常運轉。
歷史上秦國的確強大,能夠憑借一己之力橫掃六國,統一天下。
可惜的是,趙嘉橫空出世以來,秦國屢戰屢敗,雖然底蘊仍舊豐厚,卻已經開始動搖其根本。
這種以軍功授爵,瘋狂擴張的國策,非常忌諱連續失敗。
這也是為什么,歷史上秦國總是報喜不報憂,時常隱瞞戰爭失利的事實了。
范增繼續侃侃而談“秦之國策,能逞強一時,而非長治久安之策也。”
“縱秦以此國策橫掃六國,若不能轉變國策,必然會使整個國家陷入窮兵黷武之中,百姓早晚不堪重負,以致內亂四起,國運不久矣。”
趙嘉聽到這里,眼神微凝,心中的驚訝可想而知。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后,的確繼續南征北戰,以致民不聊生,導致秦國二世而亡。
秦始皇南征北戰,固然有好大喜功的緣故,卻也未嘗不是為了擴張版圖,將土地封給有功之將士。
正如范增所說那般,這種以擴張、侵略為主的霸道之策,勢必不能長久。
“那么先生以為,趙國當如何?”
范增反問道“君上能夠走到今日,所依仗為何?”
趙嘉沉吟半晌,對曰“吾與有今日,多賴士族相助、商賈信賴、百姓支持、將士效命,以及諸侯不吝支援也。”
范增再問“君上不似秦國那般,隨意將爵位賞賜給有功之人,士族、商賈、百姓、將士為何會愿意追隨君上,諸侯又為何愿意三番五次出兵支援?”
趙嘉心中微動,拱手道“還請先生直言!”
范增捋了捋胡須,道“昔有信陵君竊符救趙,名滿天下,為百姓、士人、諸侯敬重,以致信陵君書信所致,諸侯莫不爭相出兵援救。”
“公子無忌以信、義而得天下所望。”
“縱觀君上往日所為,絲毫不遜于公子無忌,更為重要者,君上還有仁義之名,以致趙國百姓莫不真心擁戴君上。”
“信、義、仁,乃君上立足之地根本。”
“今若坐視趙國百姓忍饑挨餓,卻不開倉放糧救濟災民,此舉不仁也。”
“秦雖為敵國,然百姓何辜,君上欲制霸天下,則秦民早晚為君上之民,若趁秦國饑荒、瘟疫之際出兵伐之,此舉不義。”
“前番六國伐燕,趙與秦結盟,今盟約尚在,貿然出兵,此舉不信。”
“君上若圖一時之利,而失去立身天下之根本,此舉不智。”
“故,增懇請君上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