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蘇將那套戰(zhàn)甲弄到手之后,轉(zhuǎn)手就把戰(zhàn)甲給丟掉,只是把上面的短刀拽了下來,還抽出來看了眼。
大家一看,都驚呆,包括原本的賣家。
就在大家都以為這是個冤大頭的時候,沒想到,人家看上的,并非戰(zhàn)甲本身,而是戰(zhàn)甲腰間的短刀。
短刀是有皮革包著的,而且有點短,并不起眼,所以大家都沒怎么留意。
就算留意到的,也以為是裝飾品,沒什么用。可怎么都沒想到,人家這把刀,估計就是把寶刀呢?
古玩市場,從來都是這樣撿漏的,別人沒注意到的,自己卻留意到,那么就活該發(fā)財。知識雖然重要,經(jīng)驗也重要,但有時候就是不敵眼力。
圍觀的人議論紛紛,表示羨慕,也有質(zhì)疑,總之眼神復雜。
“這把刀,感覺值點錢呀!”
“唉!那家伙要賣虧了。”
“那人沒什么可惜的,剛才我們不也看到的嗎?但就是沒有入手,現(xiàn)在看來,我們更可惜。”
“軍刀?還是什么?”
“有點像是獵刀,但感覺又不像,沒怎么見過。”
“別裝懂了,還是看別人怎么說吧!”
……
“小胡,你怎么看?”將刀抽出來之后,老蘇看了一會,就遞給胡楊。
胡楊沒有接過來,只是看了兩眼,然后說道“這種刀,實用性沒有觀賞性強,所以藝術(shù)價值往往反而高一點,完全是為了玩樂才弄出來的。”
說是玩樂,其實,放在古代,就是八旗子弟為了裝逼而已。
在清朝,八旗子弟,為了裝逼,可弄出來不少東西,什么遛鳥、斗狗、斗雞、斗蟲等等,反正只要能娛樂的,都會玩。
而且,玩這些活動,往往會弄一些比較高級的道具。比如出去打獵,就弄了這么點獵刀,其實也就是殺個兔子什么的。
要說清朝的短兵,其實是有點東西的。
根據(jù)胡楊的了解,清代短兵有改制的,有自制的,有進貢的,形制很多,精美程度勝于宋明,分為刀、劍、鉤、戟、锏、鞭、斧、錘等。最重要的行軍必備兵器只有刀、劍,其余都只用來練習和防身。
短刀方面,比較流行的,就是順刀。
佩戴順刀的,一般都是為軍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上陣殺敵,打掃戰(zhàn)場,砍人首級之用。
從結(jié)構(gòu)上來說,刀身與手柄的連接與其他佩刀不同,其他佩刀,大都刀身闊長而莖部狹窄短小,手柄以木頭包裹刀莖,用尾鉚或莖孔固定。順刀之刀身與手柄同寬,僅在手柄處以兩片木片以多枚鉚釘固定,因此極其牢固,順刀厚背而薄刃。
眼前的這一把,稍微有點順刀的模樣,但更注重外觀。至于皮革所造的刀鞘,其實后面才添加的,反而遮掩了這把刀的美觀。
刀身上,能看到一些精美的花紋,另一面刀身,則是刻著一句詩。
得!這不是裝逼用的,是什么?
“論價值的話,清朝的這種獵刀,還是不錯的。”胡楊說道。
就比如以前提到的,乾隆的一柄獵刀,博阿滕軍刀,拍出幾千萬的天價,幾乎被列為世界上最昂貴的幾把寶刀之一。
那把寶刀,軍刀的刀柄由羚羊角制成,刀身上刻有一些特殊的銘文,其刀柄和刀鞘上的裝飾物全部都是由金、銀、銅三種金屬制成,外形則酷似近代騎兵部隊的制式武器馬刀。
這么一把寶刀,自然也是皇帝用來裝逼的,有格調(diào)。
也正是那樣,才能拍出如此的天價,被列為世界上最昂貴的一把寶刀。可事實上,那樣的寶刀,也只是材料上的珍貴,加上外觀好看而已,沒多大的用處,頂多就是皇帝用來殺幾個鹿什么的。
賣戰(zhàn)甲的人,十分后悔,早知道,應該將戰(zhàn)甲和刀分開賣的。
他雖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