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回到別苑后院花廳,說了一會子話后,邵老太太便吩咐擺晚膳,道是邵北城和容鈺回京舟車勞頓,早些用飯,他們也好早些歇下。
衛氏夫人便吩咐管事婆子傳膳。
眾人移步至飯廳,邵老太太開口邀沈老太太與她同坐“沈家妹子,今日你切莫要再生分了,陪我老婆子吃一杯酒罷!”
沈老太太連聲推拒“這怎么合適!”
邵老太太便佯作微怒“都是自家人,有什么不合適的?若你不肯,我便要抖一回做祖母的威風,命鈺丫頭伺候茶水,看你心不心疼!”
眾人便紛紛笑著勸說沈老太太不必拘謹,申氏更是直接走到沈老太太身邊,攙她落座。
這熱熱鬧鬧的當口,前門的大管事行色匆匆地趕了來,他行禮后稟道“老太君,來了位宣口諭的中宮內官!”
皇后之諭?
廳內立刻靜了下來,眾人都看向容鈺。
盡管邵府和容府結過兩回姻親,可皇后幼時和容華、容鈺的關系并不親厚,又兼邵府乃是將門,皇后須避染指軍政之嫌,故而除了宮宴等典儀,她從未曾單獨召見過邵府的夫人們。
容鈺今日上午才回京,下午便來了鳳諭……
這鳳諭傳的是誰,再明顯不過。
眾人聽諭后,便知所料不差。
皇后召容鈺次日入宮覲見。
……
次日,晨光熹微中,鎮北王府的馬車快速而穩當地朝宮城駛去,容鈺穿著繁復的朝服,端坐在車里。
昨日接到宣召鳳諭后,眾人擔心她在外多年,不熟悉京里局勢,便你一言、我一語,對她講了好些前朝后宮之事。
邵北城是守邊大將,故而容鈺對京中朝堂動靜并非一無所知,對后宮風向倒確然知之甚少。
容鈺一邊閉目養神,一邊理著昨晚眾人說的話……
皇帝勤勉于政事,因而如今后宮嬪妃之數并不多。
依著出身,這些為數不多的嬪妃大抵可分為幾類。
一類是從前端王府的側妃、侍妾們,例如蕭貴妃,二皇子之母淑妃簡氏,原是敬賢太后身邊女官的靜妃,便皆是此類。
一類是皇帝即位后,各世家高門、顯貴權臣甚至外邦屬國送進后宮的貴女們,現下這一類嬪妃的人數最眾,其中卻并無格外突出的。
容鈺想到這里,在心底為這些女子嘆息了一聲。
她們被送進后宮前,想來皆都通過了家族的嚴格遴選,容貌、才學、性格,自有其過人之處。
可是,無論她們多么出眾,皇帝看到她們,便會想到她們身后的家族……
既有忌憚,便難有傾心了……
再便是第三類嬪妃,家世清白、出身低微,即便承了浩蕩皇恩,也掀不起大風浪。
如今后宮里風頭最勁的愉貴人,便是此類。
在世人的議論里,愉貴人有幸承寵,起因是她長得像元后。
元后尊謚文德皇后,她是皇帝的元配發妻、第一任端王妃,昔年元后葉氏與皇帝大婚后數月,時為端王的皇帝便離京治水,葉氏獨留京中,后不幸因難產而早亡,一尸兩命。
葉氏早亡后,皇帝內疚悲慟,獨身三年未續弦,直到佑寧元年,皇帝再回京都,與皇后結緣。
皇后美貌非常且智計無雙,皇帝求娶皇后為正妃后,齊心同進,琴瑟和鳴。
待到皇帝即位,帝后卻因皇長子夭折一事逐漸生隙。
憑皇后娘娘的美貌、智計以及帝后間多年的情分,再兼皇后娘娘所育的一雙龍鳳兒女,縱然帝后一時生隙,可在世人想來,這世上絕不會有女子越過皇后。
世人認為,隨著皇長子夭折一事被時間沖淡,隨著三皇子逐漸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