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中,天子腳下。
萬年縣,穎達學堂就立在其中,作為第一批建成的蒙學之所,縣中官員務必重視。
萬年縣縣令乃是孔穎達門生,年近四十,滿頭灰發(fā)。
此人身子偏瘦,背部略有彎曲,一看就是吃過苦的人,也正因為如此,才會被孔穎達和李承乾同時看重。
“黃縣令!”
“在!不知魏王殿下,有何吩咐?”
看著面前的魏王李泰,以及他身后那些個白狼軍軍士,黃縣令額頭一絲冷汗滑落。
昨日孔府之中,李世民驚聞蒙學有變,竟成了各地縣官州府斂財所用。
當即下令,命李承乾和孔穎達督查此事,并安排李方晨與李泰二人協(xié)助。
大唐各處州府,何其廣闊也?單憑這長安的官員,還真是不足以分派。
李方晨和李泰也就用上了白狼軍,兩人兵分兩路,先行查探長安縣和萬年縣,共計六處學堂。
“奉太子喻令,查學堂!”
“使不得!使不得!此處學堂剛剛落成不久,如今學子尚在其中,魏王殿下使不得啊!”
冷汗不斷,面色蒼白,李泰眼中殺意涌現(xiàn),“本王不是在給你商量,速速引路,如若不然,這就取你項上人頭!”
“這”
“給本王查!”
本以為天子腳下,應該會干凈不少,他們也打算以此作為契機,從而推查天下。
可惜李泰永遠不會想到,又一個詞,叫做燈下黑!
這六處蒙學,起初都是以孔老頭的名義督造的,名稱上基本都是穎達學堂。
一但建造完成,可以招小兒入讀時,李承乾就會放權給縣令等基層官員。
畢竟人力有限,李承乾他們還要投入其他的學堂督建之中。
一味地追求速度,雖然使得幾年時間,大唐學堂多出數(shù)百之數(shù)。
可這其中,卻埋下了重大的隱患。
放任自流,沒有必要的監(jiān)管,至最后,難免被有心人算計。
長安的人太多了,光是平民百姓家中,子嗣何其多也?
縣令如何分配名額,反倒成為了一種特權,而勛貴家的子嗣,又不會去這類學堂。
最后的結果便是農、工、商之間的競爭,當實實在在的唐錢擺在面前時,又有幾人不動心?
萬年縣所轄的三處學堂全部戒嚴,入內一查,當真是氣壞了李泰。
“本王問你,這學堂中,書桌筆墨,為何少了大半!”
黃縣令顫聲道“下臣下臣不知”
“來人!去將此學堂夫子全部擒下,送入大理寺定罪!”
中飽私囊?
一個學堂,按照太子等人的設想,該是能容納百余人共讀,如今卻只看到了三十張桌子。
那可都是當初督建時,太子他們配備好的啊!
還有,每所學堂,各有一處內庫,庫中堆積的筆墨紙硯,如今全部消失不見。
看樣子,還需要學童自帶,這完全背離了李承乾和孔穎達的初衷。
“殿下,這是學堂名冊!”
三位夫子,三十學童,好啊!當真是好!
李泰面色近乎扭曲,從未想過,如此大事,竟還敢有人私下里動手腳。
“黃威!給本王一個解釋!”
黃縣令嚇得直接跪倒在地,如今什么都已經瞞不住了,只要魏王抓著此事不放,一切最后都會水落石出!
“殿下饒命!殿下饒命啊!”
死不認罪,牽連家親,倒不如坦白出來,好給自己家人留下一條生路。
不是黃威沒有膽量,而是人已經給抓進了大理寺,到時候自己肯定是會被供出來的。
李泰恨道“此乃為我大唐百年之計,汝如此作為,難道不曾心中有半分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