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王珪,此番也有些臉紅,指著那三人所寫之內(nèi)容道:“殿下能否借老臣一觀?”
李方晨沒有拒絕,反而耐心給王珪解釋道:“王尚書,本王說得很清楚,本王要知道你們整日都做些什么,每個人都有所不同,所以才會讓你們?nèi)坑涗浵聛怼1就醪皇莵碓u字論書的,字再好與戶部無半分關(guān)系,文再妙也不能讓戶部遍地生財!”
話說的很清楚,王珪心中明悟,秦王殿下什么好文章沒看過,要來考校戶部官員的文才,怕不是瘋了。
“如此,還請殿下稍等,老臣這就去重寫。”
“我等也是,請殿下贖罪!”
“殿下贖罪,下臣這邊去重寫!”
第二次交上來的文章,都是干貨,讓李方晨省心不少。看樣子不全是廢物,或者說,都有些本事。
六部換做后世的稱呼,戶部為財政部、禮部為外交部、兵部為國防部、刑部為司法部、吏部為人社局、工部為科學(xué)院。
柳衣冉身為戶部侍郎,戶部三把手,日常便是審查各主事交出的折子,巡查戶部各分支,不定時敲打其他官員。
主事們,屬于中堅力量,不同于尚書和侍郎的動筆動嘴,他們更多偏向動手動腦。
如看守國庫的金部,共有四名主事,十六位官臣。
每日進庫多少錢財,必須記錄,四方審查方才通過。
負(fù)責(zé)將錢財送入國庫之人,出來后,還要接受旁人的搜查,絕不允許從國庫中私自攜帶錢財以謀私利。
除此之外,還有民部管的倉儲,糧倉亦為國家大事,不容出錯。
再往下的官員,完全變成了手腳,如果尚書和侍郎是大腦,那么主事們就是五臟六腑,余下的官員是四肢。
缺一部分,都不算完整。
很多事情看似簡單,實則其中牽扯甚廣,有幾處缺人,根本無法開展正常“工作”。
李方晨道:“去跟吏部要人,本王要三十名識文斷字,會算籌的官員!”
之前認(rèn)為,這么多人肯定有些臃腫,哪怕裁人也不怕。
可是看完了他們的工作后,李方晨頭皮發(fā)麻。
累嗎?雜嗎?亂嗎?
真不是說笑,光是每年籌算各地每年賦稅,都得耗費眾人兩月光景。
總的來說,結(jié)構(gòu)框架沒有任何問題,問題是必須用人來填補細(xì)節(jié)。
王珪略顯猶豫,急忙道:“殿下,三十人會不會太多了些?”
“多嗎?不多吧?這點人都拿不出來,吏部尚書杜淹是干什么吃的?”
吏部主管人才提拔分配之事,許多科舉、舉薦出來的官員。因為其本身并無出彩之處,大多會被分在吏部,然后由吏部統(tǒng)一分給其余六部。
王珪領(lǐng)著秦王令,跑到吏部之中,對著吏部尚書杜淹的喊道:“秦王殿下令,戶部需要懂籌算的官員三十名,給你半個時辰!”
杜淹面露苦澀,“什么?王尚書,我上哪給你找三十個懂籌算的官?您看這樣行不行,我先給你十人,你跟殿下打個商量,多給我點時間可好?三天,我只要三天!”
王珪搖頭,“杜尚書,你也別為難老夫,殿下說三十個那就是三十個,少一個都不成!”
被逼無奈,杜淹先將吏部中現(xiàn)有的官員召集起來,從中挑出一十三人,這其中還包括了吏部本職的官員,接下來他們都將變成戶部官員。
廢了好半天功夫又找來十二人,這其中有吏部主事五人,因為懂得籌算,都被拉去充數(shù)。
還有空缺,杜淹也是實在沒了辦法,“王尚書,您老也知道,這前些日子殿下做了些什么,要不然咱去大理寺將一些罪孽輕的人撈出來?”
王珪看著杜淹發(fā)愁的模樣,心知吏部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用秦王殿下的話來講,那就是完全沒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