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萱兒也跟著留在漁村中,與秦昌同住,并且從李方晨手中接過了照料小丫頭的任務。
秦昌對于王萱兒的到來并不抵觸,只是有時候比較擔心,這位新來的大姐姐搶走她最好的哥哥而已。
除此之外,最快樂的唯有李泰莫屬。
跟著李方晨出海、品味海中珍饈,這種自由放縱的滋味,很久都未曾感受。
不得不說,李泰開始喜歡海邊這種單調卻并不乏味的生活了。
朝陽起,暮陽歸,靠海而生,依海而存。
相對而言,長安反倒要更加喧鬧。
之前有提過,高句麗將火炮制法交給了室韋,并且提出的條件,是讓室韋與大唐敵對。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室韋并未猶豫,并且很快就聚攏了兩萬人,向大唐河北道進發。
李世民勃然大怒,命河間郡王李孝恭,領軍三萬,趕赴河北道駐防。
作為這次戰爭發起人的高句麗,突發政變,早已被架空的高建武,被淵蓋蘇文徹底掀開了最后一層遮羞布。
三日時間,淵蓋蘇文自立為王,緊跟著便是淵蓋蘇文舉兵罰唐的消息。
按理說,高建武是大唐設立的榮留王,如今高建武死了,淵蓋蘇文這個判臣成了高句麗的“主人”。
室韋先行的兩萬兵馬不過是個幌子罷了,接下來室韋會不會繼續增兵,還有高句麗的態度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李孝恭不敢遲疑,急行軍趕至河北道營州、遼城等地駐防。
淵蓋蘇文的上位,并未打亂室韋攻擊大唐的決心。
經過朝官們的猜測后,可以確定,幾年前,高句麗就被控制在淵蓋蘇文掌控中。
與室韋的交易,也是淵蓋蘇文一力促成。
李世民斥怒道“好一個淵蓋蘇文,借室韋之手轉移大唐的注意,好方便他上位謀逆,等到他真正掌權之后,大唐怕是也沒有借口出兵高句麗了!”
同月,高句麗起兵五萬,意與室韋聯合,同罰大唐。
室韋大軍匯聚在遼城之外三千米處,高句麗的援兵卻遲遲不見。
李孝恭可不愿意等到兩者匯合,當即拍板,先打室韋。
三萬對兩萬,毫無意外,室韋慘敗。
被俘虜九千人,余下的都已變做一捧黃土。
打了整整七日,依舊沒有看到高句麗的援兵。
好奇之下,怕密探調查,卻發現高句麗另有所圖。
借火炮之力,高句麗七日下三城,五萬大軍席卷新羅,百濟也被打成了半殘,要不了多少時日,兩國必會被高句麗吞并。
驅狼吞虎,借刀殺人,甚至還有渾水摸魚。
高句麗這一次如意算盤打得實在太妙,大唐忙的與室韋作戰,根本不曾注意到高句麗的手段。
有了火炮和火藥的出現,使得戰爭的速度加快了無數倍。
本就兵強馬壯的高句麗借室韋之名,不僅擾亂了大唐的視線,更讓新羅和百濟失去了警戒心。
等到一切塵埃落定,所有人都要忍不住為淵蓋蘇文鼓掌。
新羅沒了,百濟也降了,淵蓋蘇文的國書送到了長安,請求成為大唐的附屬國。
至于室韋?
誰在乎呢?
損失了兩萬人,被大唐狠狠打臉,雖然得到了火炮秘方,卻也徹底激怒了一方霸主。
一個月天翻地覆,高句麗國土擴大三倍,要不是造船水平跟不上,怕此刻已經派人漂洋過海,謀劃倭島了。
如今的高句麗大王子,淵蓋蘇文的長子淵男生,從高句麗來到長安城中。
作為飽受漢族文化熏陶的高句麗一國,對于大唐的禮節和語言都十分熟練。
“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淵男生代我父王淵蓋蘇文,向您問好!”
李世民在淵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