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成,定會開創先河!”
李泰聽后,急忙鼓喧李方晨將盒子打開,這其中用牛皮包裹著一摞白紙。
早在秦王莊時,李方晨就開始這方面的計劃。
后來離開長安,李方晨也沒有選擇將心中計劃埋葬,反而趁著每日空余時間,將這計劃不斷補充。
這個計劃的名稱叫做,《百家之城》!
如今大唐蒙學之所各州各道皆有,將近萬座,每年可以培養出六七十萬的讀書人。
而在這之上,并沒有繼續給他們延伸學業、拓展視野的高等學府。
國子監、太學院,那可都是勛貴子弟才能去的地方,貧家子實在是太難了。
李方晨本打算建大學,可后來又想到了一個名詞,“大學城”!
一個大學,哪里比得上一個大學城?
隨后在不斷地思考中,他又將大學城的概念繼續延伸,從而臆想出了百家之城這個概念。
融匯百家,路擇萬千。
不再是求儒得儒,而是籠統概念上的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李泰看的咋舌,剛看完一頁,二話不說就往外跑。
李方晨并未阻止,據他猜測,李泰鬧肚子的可能性很大。
可惜,猜錯了。
不多時,看見李泰拉著李承乾跑了回來。
額頭汗水未褪,口中喘息不停。
指著李方晨拿出來放在一旁的“計劃書”,對李承乾說道:“看到沒,我就說二哥不可能老老實實窩在一個小漁村里,這就是明證!”
李方晨臉頓時就白了,李胖子?李青雀?你是要鬧哪樣?
李承乾心中很清楚,二弟肯定又寫出了什么驚天之論,這才使得李泰慌神,給他抓來。
三兄弟席地而坐,手中一疊白紙,李承乾和李泰很快就被紙上內容所吸引。
“二弟,此事可成,你定會青史留名!”
不得不說,對于李方晨的聰慧,李承乾是無比佩服的。
都是一個娘生的,為什么我弟比我聰明這么多?
當初李承乾還有些不習慣,時間長了之后也就無所謂了。
什么?你說我二弟比我聰慧?這難道不正常嗎?
聽著李方晨不斷講述腦中的想法,以及看著他寫下的長篇大論。
李泰忍不住嘆道:“二哥,此事不好辦啊!”
看了十幾張,他就感覺到了這其中的難度究竟有多高。
百家之城,顧名思義,當有百家坐鎮才是。
從李方晨手書來看,這百家不分大小,只以學識論高低。
說句實話,在如今這個儒家為尊的時代,根本就是難于上青天。
李方晨卻笑道:“三年、五年或許不夠,但若是三十年、五十年呢?”
李承乾面露嚴峻之色,“難道你要做一輩子?”
李方晨卻很平靜,“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