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大軍離京,李世民領百官相送,李方晨注意到離別前,李孝恭眼中的留戀之情。
看樣子對方已經有了死意,李方晨忍不住將目光轉移到李世民身上,心中驚訝至于這么狠嗎?真要讓李孝恭折在那,代價會不會太大了?
帝皇無情,李世民想讓給后世子孫留下一點教訓。
而這教訓,卻要用人命來書信歷史。
河間郡王李孝恭,已經做好了準備。
至于他的子嗣?
無須擔心,李世民自然會照料有佳如果沒有李方晨的事,那就更好了。
“鈺兒,崇義在你學府中,表現可還算良好?”
“回父皇,如今崇義在孔穎達門下學書。”
“好,等他入朝后,朕會恢復他河間郡王之位。”
好家伙,這是李孝恭死定了的意思?
“崇晦、崇真,朕會派到你身邊,好好給他教育成才,這是朕與孝恭的約定。”
李方晨聽著刺耳,忍不住反問道“倘若李孝恭沒死呢?”
李世民答道“若能不死,朕封賞不變!”
“明年學府招生,李孝恭家那兩孩子,我會安排的。”
李方晨終于還是選擇了妥協,不可否認,李世民這種辦法,才是最好的。
雖然不贊同,但無法辯駁,有先例在前,后世大唐甚至整個華夏,都會引以為戒。
養虎為患之事,絕不能再發生!
李方晨甚至想在高句麗事閉之后,推行知識產權。
大唐的專利,只有大唐能用,其他小國,敢偷既開戰!
兩月之期,李孝恭領軍到達平州。
此處守將早已不見蹤影,最后一只飛鴿傳回的消息中,高句麗人在遼城一帶駐防。
看樣子,那錢豐帶兵出發了。
十一跟在李孝恭身邊,學到了不少之前在殿下身邊學不到的東西。
同樣,因為十一的存在,李孝恭心中也有了一些底氣。
要說火炮的用法,最有發言權的便是秦王殿下。
而秦王殿下的十一,耳語目染之際,自然也學到了不少真本事。
雖然這火炮一直都在軍中操練,可很多用法并非看上去那么簡單。
下令全軍扎營,放出三百探馬監察四周。
帥帳升起,擂鼓召眾將議事。
三日修整,三日之后出關伐高。
李孝恭還詢問了十一的意思,問他有什么看法。
十一的表達十分簡單,“殿下命我到大帥麾下,一切依照大帥的意思辦!”
第二日,探馬回返,報他們發現了錢豐大軍的消息。
數萬人的軍隊,全部慘死!
地雷!
高句麗真的吧地雷給做了出來,就布置在遼城的必經之路上面。
錢豐等人著了道,隨后被發現的高句麗人一頓炮火轟擊。
李孝恭聽后,扔下茶杯,對傳令兵說道“告訴眾將,三日之后,有死無生!”
說完,取出匕首,在手臂上劃出一道血痕。
這是在立血誓,為他人復仇的意思。
十一也不客氣,奪過匕首,給自己也來了一刀。
看上去很嚴重,實際上卻并不影響行動,雖然這還有感染的風險。
可唐人血性,又豈會遇難而退?
既然對方膽敢挑釁大唐天威,那邊用鮮血去告訴他,去教育他!
若干年后,大唐的邊境,將成為所有野心者的墳墓。
敢帶兵到此,有死無生!
界線之地,國之威嚴,膽敢越過,株連九族!
三萬將士整裝待發,一千門火炮在十一的建議下,加裝了鐵輪,推拉前行。
緩緩前行,過營州,到遼城。
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