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中,李世民一臉凝重之色,“諸君可知,那高句麗破城擄人究竟為何?”
李孝恭道“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好定奪,如今更重要的是起兵!”
“陛下,臣附議!”
“陛下,臣附議!”
軍方大佬,自然不可能畏戰(zhàn),只有戰(zhàn)場才是他們最終的歸宿!
李世民冷笑道“朕自不會繞過淵蓋蘇文,但朕想知道,他把朕的百姓擄去了何處!”
眾人面面相窺,哪里能搞清楚高句麗作何打算。
李世民之所以這么問,是他覺得,這其中應(yīng)該有什么蹊蹺。
“鈺兒,你可有什么想法?”
見李世民點名自己,李方晨不好繼續(xù)裝聾作啞,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奴!”
“奴?”
“兒臣只覺得,高句麗如此膽大妄為,不惜冒著觸犯大唐的危險,也要派人進攻營州,定是與奴隸脫不得干系!”
“仔細講講!”
“是,父皇和各位朝中重臣,想來不會不知道,高句麗早已掌握火炮制法吧?”
房玄齡立刻猜到了一部分內(nèi)容,“難道說,高句麗用奴挖礦煉火藥?”
長孫無忌卻搖頭道“說不通,有新羅百濟在前,還有室韋和倭國在后,這其中人口何其多也,高句麗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胃口?”
李方晨反問道“若是奴兵呢?”
后世的人肉炸彈,李方晨可是見識過的。
這么多年過去,誰知道高句麗有沒有借著火炮之力,研發(fā)出地雷、巨炮以及手雷?
當初某德可以借一國之力掀起世界大戰(zhàn),一國交戰(zhàn)多國,甚至多勝少敗。除了國內(nèi)力量的高度集中之外,更讓人畏懼的便是他們的集體思想。
如果高句麗掌握了洗腦之法呢?
李方晨還有一種猜想,奴兵敢死隊,只要有兩三個高句麗人在隊中威嚇,就足以讓那些被他們擄來的奴兵,變成一支勉強可以稱得上戰(zhàn)力的隊伍。
大唐也有輔兵,同樣是奴兵,作戰(zhàn)時沖在最前方。
雖然近面交戰(zhàn)一觸即潰,可對方掌控著火炮。
只要遠處不斷放炮,奴不會因此身死,也就少去了對待死亡時的恐懼和掙扎。
為了免受皮肉之刑乖乖聽話,最后變做有生力量,并不算困難。
還有一段李方晨不愿提及的歷史,曾幾何時,華夏不也如此?
抗日戰(zhàn)爭,死了多少華夏兒女?
而那該死的倭國,死傷還不到華人的十分之一!
借蠻以治蠻,收奸以愚民。
看樣子,高句麗已經(jīng)徹底走在了大唐的前面。
李方晨心中不甘,他本以為他的到來,只會讓大唐越來越強盛。
可沒了對手的大唐,卻忘記了他們因何以強大。
這么多年過去,工部火藥坊一成不變,似乎在他們認知中,火炮就是天底下最厲害的遠程武器,再沒有任何提升的必要!
大唐有地雷嗎?
有,但是用不上!
因為周邊小國,根本不敢輕易觸犯唐威,更多時候,火炮和地雷成了一種權(quán)勢的象征。
“殿下的意思是,擄去的唐人,會被他們逼著回攻大唐?”
“為何不能?”
幾百年前,華夏就有人想出了這種辦法。
以百姓攻城,軍隊混在百姓中間,面對手無寸鐵的百姓,敵方守將又怎會忍下心?
兩軍交戰(zhàn),以百姓御敵更是常見。
只不過發(fā)展到如今,大家都不喜歡拿弱者當擋箭牌。
可高句麗可不屬于華夏,他們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和國家。
對于大唐,這些敗壞名聲的法子,他們用起來可沒有絲毫愧意!
“令幽州守將守將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