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晨心中確實有顧慮,既然李承乾開口,他覺得應當提出來,便開口道:“征兵備戰,高句麗只出現在遼城一帶,其心耐人尋味,另有深意,臣弟以為當由衛國公掛帥,鎮守河南道!”
“此事不急,先行調兵,令各道都督準備兵馬,時刻聽從朝廷調配!”
“是,臣等領旨!”
朝會散去后,李承乾尋來李方晨問道:“你當真以為高句麗會襲河南道?”
李方晨點頭,臉色陰暗“之前我有猜測,可不敢確信。可等到父皇離京后,我才想明白,高句麗此番動作未嘗沒有調虎離山之意。倘若入河南道,而轉河北道,夾擊父皇所率之軍......”
“來人,去取輿圖來!”
大事上李承乾也不敢有絲毫馬虎,讓人將輿圖取來,直接攤開。
看向整個河南道,李承乾很是猶豫,“二弟,據你推斷,那淵蓋蘇文會從何處攻唐?”
“海州!”
“為何不是登州?”
“因為淵蓋蘇文知道,登州距離他高句麗最近!而大唐也知道,登州最適合淵蓋蘇文上岸!”
“只希望你猜測是錯的......”
調兵仍在進行,可李承乾并未著急讓李靖掛帥,他在等。
或者說,他和李方晨都在等,等海州的消息。
如果確定了高句麗再次起兵犯境,他才會讓李靖帶兵出征。
多日迫切等待,海州還是沒有任何消息,反倒是李世民的大軍,傳回了第一封戰報。
陛下至平州,見十一等殘軍,詢問戰事情況。
十一還活著,他之前就知道了,只是可惜了李孝恭,最后尸骨無存,與整座遼城一同埋葬。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海州還沒亂,突厥卻先亂了。
東突厥道,曾經的延陀部,如今的大唐延陀城誠主拔灼,召集眾多不甘心被大唐統治的突厥舊部,企圖推翻大唐。
李承乾接到情報后,感覺頭皮發麻。
“二弟,看樣子衛國公得去突厥了!”
將李方晨請到宮中,與他商量對策。
“太子哥,我去吧!”
“你?別鬧了。”
“讓我去,沒有人比我更清楚突厥,也更知道如何降服這些人!”
當初東西突厥,被李方晨打服,十余年未曾反叛。
如今這個契機,根本不是一句巧合可以解釋的,肯定與高句麗脫不了干系。
“不行,我不能答應。不然莫說父皇,母后也饒不過我!”
李靖走就走了,李方晨走?
說什么也不可能!
他都多少年沒有接觸過軍隊了?
如今讓李方晨帶兵出征,那是害了他!
明明已經無心國事,卻還要因為大唐的興衰費心費力。
李承乾不希望自己的兄弟,最后和李孝恭一樣,落得一個身死道消的下場。
“太子哥,別鬧了,就讓我去,這樣有衛國公在,如果淵蓋蘇文統兵犯境,也好有人去鎮壓!”
“孤說不行,就是不行!”
李承乾憤然離開,他比誰都清楚,如今的李方晨一心撲在農事上。
哪里還能和以往一樣,上馬殺敵!
更何況,事情還沒到無法挽回的時候!
西突厥道大都督執失思力奉命統軍鎮壓叛亂,可惜并未成功,反叛軍總有五萬左右。
執失思力手下兩萬兵馬且戰且退,根本不是對手。
而且拔灼手中也有火炮,并非唐產!
“該死的高句麗!”
李承乾接到消息后,怒拍龍案,憤怒無法言表。
緊隨其后,海州傳來了高句麗戰船出現,海州失守的消息。
李方晨猜對了,此次進犯大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