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晨的狂妄并非無的放矢,與他而言,吐蕃和吐谷渾,絕不是大唐的敵手。
多年蟄伏,大唐的轉變又豈是他國之人可以知曉?
高句麗強在以戰養戰,奴兵眾多。
大唐的底蘊,強在基礎。
如果硬拼基礎,怕是這周圍的所有國家加起來,都比不得大唐。
軍中紀律嚴明,令行禁止,這只是第一點。
隨后第二點,雖沒有高句麗那般瘋狂督造火炮和火雷的行為。
可十余年的積攢,哪里能一朝揮霍殆盡?
就憑吐蕃那點兒鋼鐵產量,又怎么可能與大唐相比。
李方晨手中兩千門火炮,軍中火藥足有十萬斤,這還不算源源不斷的供給。
戰時,國中軍備供給,那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修整三日,統軍進入吐谷渾境內。
祿東贊討好的書信,又一次被他扔到了火盆之中。
炮轟臨月城,第一處吐谷渾城池,不過一日便被唐軍攻破。
農咐波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
軍中士氣尚未恢復,如果強行出戰,只怕還會再敗。
祿東贊忙碌多日,仍不見那大唐秦王有和善之意,傻子也能猜出來,對方這是故意而為之。
農咐波當即決定,書信回吐蕃,請松贊干布派兵增援。
他手中不過八萬人,如今還剩下四萬,要真給唐軍吃干抹盡,那對于吐蕃來說,絕對是一次可怕的打擊。
說是傷筋動骨尚不為過,更何況他們本就沒有做好與大唐撕破臉皮的準備。
“農帥,局澆河已被唐軍拿下,對方最多七日,必會趕至昂城!”
吐谷渾太小了,其面積還不足大唐隴右道的二分之一。
李方晨打起來十分輕松,遠比他去突厥平患,要輕松太多了。
因為吐谷渾剛被吐蕃拿下,各城都需分派人手進行鎮守,這也導致了農咐波身下大部分兵馬都被分派了出去。
如今麻煩大了,按照李方晨的速度來看,最多再過半月,整個吐谷渾將會被大唐徹底吞下。
他們心中比誰都清楚,大唐吞下的土地,根本不可能重新拿回。
虎口拔牙,談何容易?
更何況是一種被激怒的山林之王?
可是讓他們就此退出吐谷渾,又心有不甘。
再怎么說,吐谷渾如今已歸到吐蕃名下,被大唐攻下,這算怎么一回事?
“不好了!農帥,大相,唐軍分兵而行,柏海失守了!”
“什么!”
農咐波與祿東贊查看地圖,發現兩路唐軍,有意堵上他們的后路,將他們困死在吐谷渾境內。
“農帥,當機立斷,我們退吧!”
祿東贊急忙勸道。
農咐波臉色三變后,妥協道“大相安排就是,只希望能將族人們安全帶回!”
祿東贊立即下令,吐蕃讓出吐谷渾之地,算是給大唐一個“交代”!
對此,松贊干布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重新修書送去大唐。
如今的大唐,還不到山窮水盡之時,他們吐蕃,招惹不起!
與其和大唐硬碰硬,還不如南下天竺,和那些未開化的野猴子動手!
反正都是擴土揚名,吐谷渾再好,也比不得大唐的威嚇。
“什么?跑了?”
李方晨是萬萬沒有想到,對方走的這么果斷。
而且,國書送來,吐蕃讓出吐谷渾全境,名義上吐谷渾徹底歸大唐所有。
也就是說,吐蕃認慫了。
李方晨也就沒有了再打下去的理由,只能列出一份功名錄派人送回長安。
將吐谷渾之事,交給隴右道官員暫且負責管理。
只是,李方晨真的甘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