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內呆愣時,示教室早已炸開了鍋……
“他,他瘋了吧?”
“腎摘一個人怎么做?”
“就算他自信于自己的技術水平,可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怎么也比不上兩個人的行動力啊?!”
梁院長也忍不住遲疑:“這,這有些胡來啊。”
可就在這時,兩道聲音,一內一外,在手術室與示教室內回蕩——
周一生:“期刊論文上……”
高主任:“期刊論文上的手術案例,就是他一個人完成的。”
什么?!
又是驚呼!!
此時此刻,車主任苦笑無奈,跟著點了頭:“聽小周醫生的吧,時間不多了,手術開始!”
一個人怎么做腎摘?!
當然不是一個人,包括在鬣狗部完成的腎摘手術中,也是有迪莉婭在旁輔助的,但這里輔助也只是提供一個器械幫助,當時的迪莉婭已經完全放棄了,也只有周一生還在堅持。
所以周一生現在所需的,也只是一個器械護士而已。
加之其他手術護士的協調助力,以及手術無菌環境與器械的完備,就前一次手術與眼下場景的對比,已經無限拔高了手術可操作性,以及穩定性。
腎摘手術,周一生一個人就可以完成。
反而,按照車主任的試想,何副高一助的作用著實不大,因為他也沒做過腎摘,與其做多錯多,倒不如在熟悉的領域中,盡早解決腹腔問題。
至于賈主任與急診主任就更別提了,比老何還差勁。
一語落下。
手術正式開始。
而示教室內,早已鴉雀無聲,設備科的人立即調試好了手術第一鏡頭,只等著周一生與車主任切開后,對焦手術視角。
所有準備就緒,臺上幾人相視一眼。
周一生與車主任幾乎同時抬手:“手術刀。”
分側兩邊的護士分別遞出工具。
車主任開創。
周一生的精準切開也順勢啟動。
鏡頭畫面上,僅是一個漂亮的切開,就令所有旁觀者頭皮發麻。
唯有‘見多識廣’的白明明,反應稍緩,“這就是我們小周老師啊,厲害!”
而旁人,在面對柳葉刀發表者、全院唯一腎摘可執行人、年輕實習生等多重身份的加持下,儼然被情緒化帶動,正如那句話所說……
牛皮的人做出牛皮的事情,只會顯得愈發牛皮啊。
此時此刻,再無吵雜,所有人都被2號鏡頭的腎摘所吸引,周縣對腎摘領域完全沒有探索,一眾普外醫生其實也幻想過,自己能以此成為院內腎外的一把刀。
可上級醫生在這方面都沒有造詣,如何對下級醫生進行調教培養呢?
連鎖反應如是乎。
技術不可靠,醫生沒把握做,患者一個個被推掉,久而久之也就沒人會來周縣進行腎臟方面的相關手術了。
而且,周縣本就距離秦中不遠,但凡是家里有條件的,都希望去省城的大醫院會診。
就以京西為例……
全國排名前五,傳說中的超一線醫院就在家門口,真要有大病,肯定都去那兒啊;每天的掛號排隊從凌晨三點就開始了,最早期的掛號黃牛頭子,早就因為這門生意奔小康了。
除了京西,航空醫院,人民系醫院,早期各職工單位醫院,力量都比縣區醫院強太多太多了。
地域限制發展,不只是說說而已。
因為是兩束合并,一處為腹腔正中開口,所以患者勢必要進行正仰體位手術,以至于周一生的開創位置便非常特殊,只能從斜側上方,打開一個扇葉狀創口,并且已然達到開創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