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爻聽得趙金發污蔑自己勾結亂黨,一時如墜入五里云中。問道“我勾結什么亂黨?趙金發,你瘋了嗎?”
趙金發道“嘿嘿,你們都是東林黨余孽。剛剛在茶肆里聚眾謀反。想要彈劾魏公公,再興復社。幸虧我及時發現了你們的不軌之心,還不快快投降。”
蕭爻心中暗道“東林黨?東林黨跟我有什么關系?”
明末黨爭
公元1572年6月,明穆宗朱載垕駕崩,傳位于時滿十歲的皇太子朱翊鈞,史稱萬歷皇帝。萬歷皇帝即位之初,由顧命大臣張居正輔政。
《明史張居正傳》記載。“居正為政,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是說張居正執掌朝政期間,以尊崇皇權、考核官吏、明信賞罰,統一號令為主。雖然在萬里之外,早晨下令,到了傍晚即得到施行。
張居正執政時,修明法度,政令清明。重用武將李成梁鎮守遼邊,戚繼光鎮守薊門。因此大明朝一度繁榮富強。據《明史神宗二》記載“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于富強。”
公元1582年,張居正病逝。大明朝朝政日益衰微。“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萬歷皇帝久居深宮,朝綱廢弛,皇帝與臣民之間被隔離開來。
“于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朝廷里便有兩派人物相互對峙。一派是以追名逐利為目的,籠絡權臣,勾結勢力。一派是以名節為重,兩派之間明爭暗斗,愈演愈烈。
東林黨的來歷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建造于江蘇無錫市的東林書院,也稱龜山書院。是北宋哲學家、文學家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楊時去世后,廢棄不用。公元1604年,著名學者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建東林書院,聚眾講學。顧憲成等學者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當時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
其時大明朝北邊有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軍,時時滋擾,內部多地不時有暴亂發生。加上萬歷皇帝不理政事,內憂外患,時局動蕩,大明江山已風雨飄搖。
史書記載“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于神宗,豈不諒歟。光宗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
大明朝由盛轉衰,實則是從萬歷后期開始的。史傳里稱萬歷皇帝二十五年不上朝,是萬史上最懶惰的皇帝。公元1620年8月,這位飽受詬病,留下無數朝政問題的萬歷皇帝終于駕崩,由他的兒子光宗繼位。本可掃除疲敝,重興基業。然而,光宗皇帝在位不到一月,便因病駕崩。就在那不到一個月的時期內,發生了著名的明末三大疑案。即‘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時到今日,這三大謎案仍存在著巨大的爭議。
被罷黜里居的顧憲成、高攀龍等人先后主盟東林書院,聚眾講學。東林書院每年一大會,或春或秋,臨期酌定。先半月遣帖啟知。每月一小會,除正月、六月、七月、十二月祁寒盛暑不舉外,二月、八月,以仲丁之日為始,會各三日。愿赴者至,不必遍啟。每會推一人為主,說“四書“一章。此外,有問則問,有商量則商量。凡在會中,各虛懷以聽。
在講學之余,他們還諷議朝政,裁量當朝人物,指陳時弊,銳意圖新主張志在世道,躬行實踐,反對空發議論,脫離實際。因此傾動朝野,海內一些抱道忤時的士大夫等都仰慕應和,聞風響附,皆以東林為歸,學舍至不能容,一時盛況空前,成為江南人文薈萃的一大區會,又是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